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题目:终于跨出那一步 要求: ①字数600字左右;②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题目:终于跨出那一步

要求:

①字数600字左右;②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终于跨出那一步 许多人都是勇敢地跨出了那一步才功成名就的。你知道猫王成名以前是做什么的吗?007拍电影以前是什么职业吗?麦当娜以前做什么的吗?他们出名之前,你可能并不认识他们,对他们的职业也一无所知。可是,他们是勇敢地跨出了那一步之后,才脱颖而出的。 时间被定格在2011年暑假前夕,钢琴老师突然问我:“钢琴考级的话就快报名吧,可是报名之后,就要像离弦的箭,泼出去的水,再也不回来了,如果报上了名,剩下的可就是严酷的八级练习,你是跳级,难度会更大一些。。。。。。”。“老师,我再想想吧,离报名还有半个月呢”老师的话被我打断了。这时老师说,“早下决定”。 我骑车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想着暑假还要出去呢,去泰山、去青岛、去上海什么的。如果考级,计划破灭,但一个八级证书出来其实也挺光荣的。可是如果考不过怎么办呢?考不过的话,不仅前面的时间全部浪费,可怜的暑假也会泡汤,后果那可是相当的严重。我心里正想着,不知不觉地就到了家,坐在钢琴边弹着《献给爱丽丝》那段最郁闷的那一段,整栋楼中回荡着那忧郁的琴声,哀转久绝。 第二天,我在客厅踱步,昨日的忧愁应该说已经忘记,但唯独这件事情没有。当天是周日,不去上学,作业也做完了,便躺在沙发上听MP3,第一首歌便是《我相信》。听完这首歌,我仿佛明白了什么,对呀!世界等着我去改变,这首歌为我做出了多么明智的决定。充满自信的刻苦拼搏才是我要的充实的暑假。确实,字典中最重要的三个词就是意志、工作、等待。我将要在这三块基石上建立起来我成功的金字塔。 经过半暑假的勤学苦练,终于在老师的鼓励下成为了第一个进考场考八级的人。走进考场的那一霎那,我脑海中不禁闪过一幅幅画面。想起六点起床弹琴的情景,钢琴老师指导时给我指出的错误也都历历在目。我面带微笑,向评委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便开始弹奏起了曲子。我越弹越自信,越弹越放松。弹完所有的曲子后,我又信心十足地给评委老师再一次鞠躬,然后离开了考场。 后来,我听老师说我考级通过了。我几乎要跳了起来,五个月的时间毕竟没有白费。我大声地对着天空喊了一句,“我成功了!”。我的成功在于,我勇敢地跨出了那一步。 名人并不是一出生就成为名人的。他们也像普通人一样,要经历无数的痛苦、挣扎、奔波,才告别了曾经的卑微、渺小。他们之所以成功,是不懈努力与坚持拼搏的结果。 猫王成名前只是卡车司机而已。 肖恩·康纳利从事过很多职业,在扮演007之前他靠给棺材上油漆为生。 麦当娜在成名之前在油炸圈店打工。 他们与我一样,都是勇敢地跨出那一步,然后顽强拼搏,化茧成蝶才获得成功的。 希望我这篇作文会让你对理想与未来充满信心!勇敢地跨出那一步,前方就是光明与成功。 【解析】试题分析:终于跨出那一步:通过审题,首先要确定写作的主体是谁 ,做的事情是“跨出那一步”,整个过程是用“终于”二字来突出强调,毫无疑问,“跨出那一步”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而考生需要着重描写的也是这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和内心情感的变化;对于具体的描写,那一步,可以是友情之间破冰的那一步;那一步,可以是克服内心的恐惧,战胜自我的那一步;那一步,可以是你犹豫很久,迈出决定帮助别人步伐的那一步;也可以是坚持很久,终于实现质变的那一步;那一步,还可以是……总之,那一步的跨出一定是极为艰难的一步,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于跨出那一步的整个过程的心理描写和情感的表达,跨出那一步前后的差距的鲜明对比以及整个过程的曲折性。 点睛:全命题作文,审题难度小,考生要明确写作范围及写作要求,文章的立意和选材可围绕“大题小做,以小见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陈晓卿《爸妈的旅行餐》一文,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我爸是北方人,母亲则出生在南方,所以在主食的选择上,他们一直采取求同存异、搁置争议的政策:做米饭换了小火,母亲总会给我爸放进两个馒头;我爸蒸馒头时,蒸锅的中间是空的,为的就是给我妈蒸一碗米饭。我也真是佩服,他们就这样生活了将近50年。父母这一代人从小穷惯了、饿怕了,养成了有好东西也舍不得吃的习惯。

上次的东京之旅就是这样。临行之前,我特意跟他们交代,咱们是去旅游,是去享受,不是逃荒。结果等于没说,无论吃饭还是买东西,我妈都会打听价钱,默默地心算一番,再大声报出一个人民币的数字:“乖乖,一瓶矿泉水这么贵啊!”结果第二天再出去,我爸的双肩背包就变得沉甸甸了,拉开一看,里面是老两口连夜在房间冰箱里冷藏的凉开水,好几瓶!

为了开导爸妈,第二天晚餐时,我带着二老一小去了涩谷一家专吃螃蟹的料理店。我们点了新鲜的蜘蛛蟹,还从刺身、寿司、烧烤、清蒸、奶油焗到蟹肉蛋羹等都点了个遍。我妈坚持全家要一只蟹就够了,我只好说:“一只?可能只够我那个大胖儿子吃的。”于是,我表面上只要了一只,私下又偷偷要了一只。

很快,儿子的面前就摆满了空壳,而父母面前的盘子里还是最开始夹过去的那条蟹腿。他们很夸张地比画着进食的样子,食物却不见消耗。我有些急,剔好了一个蟹螯放到我妈的盘子里。“你真不知道我不喜欢吃螃蟹?你妹妹家的冰箱里现在还有好多只,我根本不吃。”我妈说着,把蟹螯像传递奥运火炬一样传给了我爸。我没说话,又剔干净另外一只递了过去:“这和你吃过的梭子蟹还真不是一个味儿,尝尝嘛。”说完,我继续伺候我们家少爷吃喝。待我转过头来,发现新剥的蟹钳子又出现在了我爸的盘子里。老爸二话没说,一筷子又把肉还给了我妈。就这样,我几乎每次抬头时,那只蟹螯都会变一个位置。这是我第六次来日本,之前的五次,这里的美食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这次,无论是拉面、烧肉还是刺身,都让我吃出了另一番滋味。

回到北京后,儿子在父母那里住了几天。接他的时候,我问:“有没有发现爷爷奶奶最爱吃什么呀?”儿子认真地想了半天,肯定地说:“剩菜。”

(选自《读者》2017年第6期)

1.请说出文中写了关于父母的哪几件事。

2.赏析“我妈说着,把蟹螯像传递奥运火炬一样传给了我爸”一句的妙处。

3.请从结构和内容上谈谈文章结尾的好处。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中的爸妈具有哪些品质,并写出自己的爸妈曾经感动你的一个细节。

 

查看答案

阅读《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一文,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⑴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⑵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⑶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⑷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⑸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狂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1.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哪些改变。

2.文章第④段画线部分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指出其中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3.“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一句中不断一词能否删掉?请说出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陶公性检厉》一文,完成下面小面题。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

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选自《世说新语•政事》

【注】①陶公:指陶侃。侃字士衡,庐江寻阳(今江西)人。少孤贫,积功至荆州刺史。成帝时,封才郡

公。②检厉:检束严格,办事认真。③正会:皇帝元旦朝会群臣、接受朝贺的礼仪。④听事:厅堂。指官

府办公的大堂。⑤除:台阶。⑥仍:乃,于是。⑦阶:官阶。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不解其意 ________________           ②积雪始晴______________ 

③皆录厚头 ________________           ④发所在竹篙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于是悉用木屑覆之

3.翻译下列句子。

(1)乃超两阶用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试说说陶公具有那些优秀品质?

 

查看答案

阅读唐代高适的《塞上听吹笛》一诗,完成第小题。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戍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⑴诗歌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诗的三、四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专题与综合实践

今年是泰兴籍中国地质学家丁文江诞辰130周年,作为校报主编的你准备出一期丁文江纪念专辑,这一期的专辑名你定为_________  ,校报拟采访与丁文江有关的人士,你准备采访的对象是_______

请列出你准备采访的两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