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鲁人曹沫①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鲁人曹沫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地,尽复予鲁。  

注释: ①这里所选的是《史记》中《刺客列传》的第一部分。②好力:喜欢勇士。力,有力之士。③遂邑:今山东宁阳县。④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⑤快:快意。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勇力/事鲁庄公    B. 桓公/左右莫敢动

C. 子/将何欲    D. 夫/贪小利以自快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事______________      (2)倍_______________   (3)亡_______________

3.翻译文中下列句子。

(1)子将何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此文后,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有了怎样的认识?

 

1.B 2.侍奉 为......做事 通“背”,违背 失去 3.你想干什么? 现在鲁国城墙塌坏就能压到齐国国境上,大王一定要考虑考虑这件事。 4.围绕他们“为知己者死”的道德准则和守志不屈的人格魅力来写。(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选自《史记》 作者:司马迁 年代:西汉 1.试题分析:B.“ 桓公/左右莫敢动”,应改为“B. 桓公左右/莫敢动”。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2.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释古。如(2)“倍”通“背”,违背。 点睛: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 1联想推断法,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2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3语法推断法,即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4音形推断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从形旁可推知字义。5邻词推断法。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上下文语境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多以联系内部语境为主:指句子本身语言环境。 3.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子”“将”“欲”“其”“图”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4.试题分析:围绕他们“为知己者死”的道德准则和守志不屈的人格魅力来写:士为知己者死,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春秋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灭智氏,豫让为给智伯报仇,伏桥如厕、吞炭漆身,多次刺杀赵襄子,最后自刎而死,留下了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千古绝唱。 参考译文: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勇力侍奉鲁庄公。庄公喜好勇士,曹沫为鲁国将军,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鲁庄公害怕了,就献上遂邑这块地方求和,但仍然用曹沫为将。 齐桓公答应和鲁国在柯地会盟订约。桓公与庄公已经在坛上订了盟约,曹沫手持匕首胁迫齐桓公,桓公左右没有人敢动手,问道:“你想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鲁国弱,而贵国侵犯鲁国也太过分了。现在鲁国城墙塌坏就能压到齐国国境上,大王一定要考虑考虑这件事!”桓公于是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桓公说完话,曹沫就扔掉匕首,走下盟坛,朝北回到群臣的位置上,脸色不变,言辞从容如故。桓公大怒,要背弃自己的誓约,管仲说:“不可。贪图小利来使自己快意,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它。”这样,桓公就割还了侵占的鲁国领土,曹沫三次战役所失去的土地,全部都还给了鲁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下面小题。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 ① 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②春愁,因春季来临而引起的愁绪。③.邑,指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

1.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以花开一年比衬,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

B. 颔联写诗人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括个人的前途。

C. 颈联具体写诗人的思想矛盾,诗人既想辞官归隐又觉自己未尽职责,初境进退两难。

D.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李儋的问候和对他来访的感激。

2.下面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回忆与老朋友的交往开头。

B. 本诗披露了一个清正廉洁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概况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典型心

情。

C. 韦诗多以描写山水见长,但也不乏忧念国家、关怀民苦的诗作,此诗就是例证。

D. 这首诗叙述了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苦造成的内心矛盾和苦闷。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原句: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改句: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谁都会流泪。

B. 原句:妈妈对我说::“你快去我办公室桌上拿一本书。”

改句:妈妈对我说,要我快去她办公室桌上拿一本书。

C. 原句:努力学习不仅是为了考高分,更是为了求知明理。

改句:努力学习不仅是为了求知明理,更是为了考高分。

D. 原句: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改句:我非常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

 

查看答案

结合语境判断下列各句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失败的下一站是“痛苦”,但不是终点站,而是岔道口。                ,因此,一个人遭到了失败,并不意味着这就是最终的结果。

①一条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的路。

②另一条是汲取教训.奋起拼搏的路。

③这路通向再失败或失败的反面——成功。

④这时的失败才是真正的失败。

⑤这岔道口分岔出两条路。

⑥ 但只有踏上这条路,才有成功的希望。

⑦ 这路通向彻底的失败。

A. ①②③⑦④⑥⑤    B. ①⑦④②③⑥⑤    C. ⑤①②③⑦④⑥    D. ⑤①⑦④②③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风风雨雨,他每天都在山里敲呀、凿呀,他用手锤敲醒了太阳,他又用手锤敲落了月亮,敲得石头都有了感情。

B.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家长们都认识到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C.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

D.为了防止这次财务大检查不走过场,部长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在财务检查中首先要严格检查自己,作出表率。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正襟危坐,敬重有加。

B. 我从每一件东西的名称慢慢学起,由期期艾艾地发音,进展到可以在十四行诗中,进行

无限美妙的想象。

C. 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台独”阴谋得逞;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对台湾领导

人将把两岸关系引向何方拭目以待

D. 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构思新颖,匠心独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