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生何处不相逢。与他人相逢,也许就是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生何处不相逢。与他人相逢,也许就是一次情感的慰藉;与自然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书籍相逢,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历史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精神的升华……总有一次相逢,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一次相逢一份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个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例文 一次相逢一份暖 相逢,是心灵的交汇,是情感的表达,更是期盼的成果。那棵树和靠在一旁的旧马蜂窝,就是我和它们再一次相逢的证明。 还记得那些年我住在爷爷的老洋房里,那里有着一个宽敞的庭院,冬暖夏凉,每天清晨,和煦的阳光都会毫不吝啬地想我们展示她婀娜的身姿,将温暖播撒在这富饶的土地。一次,几只调皮的蜜蜂被这片美丽吸引,在院子徘徊了几圈,飞走了。在我们一家人纳闷的时候,不出几天,就有一群蜜蜂飞到了爷爷家的院子里,在这筑巢。爷爷他们吓坏了,但我觉得很新鲜,尽管大人们一再关照我不要靠近庭院,但我还是凭好奇心驱使走了进去,“嗡嗡”的旋律在耳边萦绕,那些黄色的小家伙在庭院内玩耍嬉戏,好不乐乎,我在一旁以适当的距离感受着这一片欢愉,感慨和它们相逢的美好。 自此,我以观赏小家伙的辛勤劳作为乐,每天都很充实。但好景不长,惧怕蜜蜂蜇人的大人们很快请来了人将这无辜的蜜蜂窝捅了下来,那椭圆的物体落地的“砰”的闷响深深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我出神地观察那颗毫无生机的物体,苦恼地发呆,我的心头就好像卡了一块石头,无望地期盼着能和它们再一次相逢。 到了第二年春天,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了我的房间内,耳边影影约约地萦绕着“嗡嗡”的旋律,思考瞬间打破了困倦,我冲出房间,向庭院跑去,心情随着逐渐清晰的“嗡嗡”声而愈加高昂,大步跨进了门内,只见那些黄色的小家伙们在庭院内忙碌地奔波,吸吮着春天芳华的甘露。我的嘴角微微上扬,喜悦充斥了我的心,欢喜地在一旁观赏。这是,爷爷正好走了进来,什么也没说,将手放在我的头上,以一副慈祥的表情问我:“喜欢它们吗?”我不假思索地点头,“当然!”爷爷笑了,皱纹眯成一条线,让那和蔼的容颜显得颇有些可爱。“其实,上次捅蜜蜂窝爷爷我觉得自己错了,它们没有招惹我们,我们为何要对付他们呢?所以,我也支持让这群小家伙们留在院子里,只不过也千万记住不要太靠近哦。”我很感动地看着爷爷的眼睛,伸手搂住了爷爷的腰,又看着那群小蜜蜂,在心中喊道:我们再一次相逢了! 春天的气息愈来愈浓,生机在这大地上活跃奔腾,万物的活力为这富饶的土地铺上了绚烂华美的彩衣。我还是照常地欣赏那些可爱的小蜜蜂忙碌地样子,我和爷爷为了这些小家伙们,还在院子了多种了几盆小花,弥漫的芬芳在空气中和着“嗡嗡”蜂鸣舞蹈,令人好不惬意。我回忆着那第一次见到它们的场景,百感交集与肺腑之中,看着现在和小家伙们的和谐相处,笑颜在我的脸上化开,成为幸福的表情。 和蜜蜂们的再一次相逢,给了我成长的机会,虽然现在它们已经不在了,但是我不会忘记那段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时光是多么的美好,生命的交融是多么的灿烂。 我不会忘记,忘记我和它们的再一次相逢。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文题,题中有两个关键的词语“相逢”“暖”,前者是指写作的材料,后者与表达的情感有关,什么是“暖”?自然是美好的人情。在材料方面,“相逢”可以从“实”上理解,即指人之相遇,或“重逢”,或“萍水相逢”,但此义不适合于家人的“团聚”。“一次”可以理解为发生的一件事,也可以虚化的理解,并不具体“某一次”,而是每一个“一次”,含有“一次次”的意思。“相逢”更可以从“虚”上理解,如“情感”上的“相逢”,“心灵”上的“相逢”,“见识”上的相逢,“相逢”的对像可是人可是物,比如与伟大的名人“相逢”,与名著“相逢”,与书中的人物“相逢”,从这个角度来写,有新意,文章会有亮色。不管如何写,都要把与“相逢”有关的事写清楚,把“暖”的含义表达出来,抒发“相逢”后的情感。 【考点定位】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众军看见了,便问那汉子道:“你桶里是甚么东西?”那汉子应道:“是白酒。”众军道:“挑往那里去?”那汉子道:“挑去村里卖。”众军道:“多少钱一桶?”那汉子道:“五贯足钱。”众军商量道:“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暑气。”正在那里凑钱,杨志见了,喝道:“你们又做甚么?”众军道:“买碗酒吃。”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骂道:“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好大胆!"众军道:“没事又来鸟乱。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也来打人。”杨志道:“你这村鸟理会的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那挑酒的汉子看着杨志冷笑道:“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幸好】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

(1)请写出文段中卖酒的汉子的绰号与姓名。

(2)结合文段对杨志的言行描写,简要说说杨志的性格特征。

 

查看答案

根据《水浒传》的内容,下面说法哪一个不正确 

A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吴用 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劫了生辰纲。

B“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老虎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老虎粪门。……那老虎朝他一扑,他不慌不忙,趁着那老虎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老虎颔下。”这位打虎的英雄正是武松。

C“智取生辰纲”这一情节中白胜原先挑的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在另一桶酒里打了半瓢酒吃,故意给军士等人看;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抖在瓢里,用瓢去打酒时,把药搅在酒里,假意打半瓢吃;最后,白胜夺过吴用手里的瓢,将酒倒进桶里。

D林冲在早年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他的妻子被高俅儿子高衙内调戏,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发配沧州时,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 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林冲杀了陆谦,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大  风

莫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 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根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快,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捉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 我,比画了几下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无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么?”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直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象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梁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爬行”一词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2)品味“我们钻进了风里”一句中“钻”的妙处。

3.结合全文分析爷爷的人物形象。

4.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大风降临前的情形,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小题。

耳聋的青蛙与诺贝尔奖

    ①于丹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群青蛙想比一比谁能够爬上铁塔的顶端。开始时,它们奋勇争先。可是等到爬到了一半的时候,青蛙们打起了退堂鼓。望着遥不可及的塔顶,它们停下了脚步。只有一只青蛙没有停下来,一直在努力。那些停下来的青蛙,看着这样一个瘦小的同类,有感叹,有嘲讽,有劝说,可是它始终不为所动,一直向上。虽然每一步都是那么缓慢,但是它最终却赢得了比赛 。颁奖仪式上,当有人问它为什么能够爬上塔顶的时候,才发现它是一个聋子。

  ②耳聋的青蛙之所以能够爬上塔顶就在于它听不到伙伴们的议论,心中只专注于目标,不言放弃,才最终登上了塔顶。青蛙如此,人也一样。很多时候,我们太过在乎世俗的眼光,计较自己的得失,顾虑面子和荣辱,而放慢了脚步,削弱了意志,甚至放弃努力。其实,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很多时候就需要将自己当成聋子,忽略别人的“善意忠告”,忘记他人的刁难非议,排除干扰和噪音,认准既定目标,保持向上的姿态,从容坚定地走下去。

  ③读着这篇寓言,我的眼前闪现出一个人,他就是201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谢赫特曼。他曾经被科学界视为另类。他疯狂地宣称:自己发现了准晶体,玻璃就属于准晶体。人们取笑他、挖苦他,他的言论被斥为“胡言乱语”,他被认为是“伪科学家”,许多化学界的权威站出来公开质疑他的发现,甚至包括著名的化学家、两届诺奖得主鲍林。“我并不在意,我知道我是对的,他们是错的,时间终会证明这一点。”在寂寞中等待了28年之后,他最终赢得了世界的承认。于丹说:“世上有些奇迹其实就是在坚持中完成,有些奇迹永远不是那些最机灵和最聪明的人能够做到的。”

    ④英国科学家安德烈海姆想确定只有一个单原子层的石墨烯的存在,于是,他交给一位中国博士生一块石墨,要他利用精密的仪器把石墨打磨得越薄越好。三个星期后,这位博士生兴冲冲的跑来说打磨成功了。海姆要求博士生把石墨打磨得更薄些,而博士生的回答却是“你这么聪明,你自己干啊”,就撂了挑子。在这位博士生看来,这是导师在有意刁难他。面对质疑,安德烈海姆没有回应而是用行动作出最有利的回答。他采用更原始的办法,用透明胶带粘在石墨的顶层,粘好再撕下来;对折胶带,再粘一次……如此反复,他在枯燥的对折中坚持着,耗费两年时间,终于得到了单层石墨,也即石墨烯。他和他合作者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就是凭借着这个成果而在六年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知自己获奖后,安德烈海姆的一句话和于丹的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的实验)向人们展示了,你事实上不需要在哈佛或是剑桥,不需要在集纳了最聪明的人和最先进的设备的地方,你在设备上处于二三流的大学里……也能做出令人惊讶的东西。”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说它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胡翰传

  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聪颖异常儿。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长从兰奚谷吴师道、浦江吴莱学古文,复登同邑先达之门。同郡柳贯以文章天下,见翰文,称之不容口。游元都,公卿交誉之。或劝之,不应。归,遭天下大乱,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文章与宋濂相上下。

    太祖下金华,召见,命之会食。后侍臣复有荐翰者,召至金陵。时方籍金华民为兵,翰从容进曰:“金华人多业儒,习兵,籍之,徒糜饷耳。”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爱北山泉石,筑庐其下,徜徉十数年而终,年七十有五。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有删改)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以文章天下                 (2)或劝之仕            

(3)                         (4)习兵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后聘修史书,书成归。

A.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 徜徉十数年而终

3.翻译文中划线的文言语句。

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