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小题。 耳聋的青蛙与诺贝尔奖 ①于丹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群...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小题。

耳聋的青蛙与诺贝尔奖

    ①于丹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群青蛙想比一比谁能够爬上铁塔的顶端。开始时,它们奋勇争先。可是等到爬到了一半的时候,青蛙们打起了退堂鼓。望着遥不可及的塔顶,它们停下了脚步。只有一只青蛙没有停下来,一直在努力。那些停下来的青蛙,看着这样一个瘦小的同类,有感叹,有嘲讽,有劝说,可是它始终不为所动,一直向上。虽然每一步都是那么缓慢,但是它最终却赢得了比赛 。颁奖仪式上,当有人问它为什么能够爬上塔顶的时候,才发现它是一个聋子。

  ②耳聋的青蛙之所以能够爬上塔顶就在于它听不到伙伴们的议论,心中只专注于目标,不言放弃,才最终登上了塔顶。青蛙如此,人也一样。很多时候,我们太过在乎世俗的眼光,计较自己的得失,顾虑面子和荣辱,而放慢了脚步,削弱了意志,甚至放弃努力。其实,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很多时候就需要将自己当成聋子,忽略别人的“善意忠告”,忘记他人的刁难非议,排除干扰和噪音,认准既定目标,保持向上的姿态,从容坚定地走下去。

  ③读着这篇寓言,我的眼前闪现出一个人,他就是201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谢赫特曼。他曾经被科学界视为另类。他疯狂地宣称:自己发现了准晶体,玻璃就属于准晶体。人们取笑他、挖苦他,他的言论被斥为“胡言乱语”,他被认为是“伪科学家”,许多化学界的权威站出来公开质疑他的发现,甚至包括著名的化学家、两届诺奖得主鲍林。“我并不在意,我知道我是对的,他们是错的,时间终会证明这一点。”在寂寞中等待了28年之后,他最终赢得了世界的承认。于丹说:“世上有些奇迹其实就是在坚持中完成,有些奇迹永远不是那些最机灵和最聪明的人能够做到的。”

    ④英国科学家安德烈海姆想确定只有一个单原子层的石墨烯的存在,于是,他交给一位中国博士生一块石墨,要他利用精密的仪器把石墨打磨得越薄越好。三个星期后,这位博士生兴冲冲的跑来说打磨成功了。海姆要求博士生把石墨打磨得更薄些,而博士生的回答却是“你这么聪明,你自己干啊”,就撂了挑子。在这位博士生看来,这是导师在有意刁难他。面对质疑,安德烈海姆没有回应而是用行动作出最有利的回答。他采用更原始的办法,用透明胶带粘在石墨的顶层,粘好再撕下来;对折胶带,再粘一次……如此反复,他在枯燥的对折中坚持着,耗费两年时间,终于得到了单层石墨,也即石墨烯。他和他合作者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就是凭借着这个成果而在六年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知自己获奖后,安德烈海姆的一句话和于丹的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的实验)向人们展示了,你事实上不需要在哈佛或是剑桥,不需要在集纳了最聪明的人和最先进的设备的地方,你在设备上处于二三流的大学里……也能做出令人惊讶的东西。”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说它的作用。

 

1.“成功就是专心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或“只有专注于目标,不受干扰,不言放弃,才能取得成功”。 2.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举了谢赫特曼的事例,充分论证了“成功就是专心做好你应该做的事”这个中心论点。 【解析】 1.试题分析:本文的论点在文章中并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我们进行概括。首先要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文章先引用于丹讲的的故事,目的在于引出自己要讨论的话题,然后又举例论证。因而抓住文章的第二段分析并结合后面的论据论证的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2.试题分析:此题论证方法容易判别,是举例论证,关于作用要看其直接证明的分论点,如果没有分论点,就写中心论点。本题的举例论证证明的是中心论点。可得答案是: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举了谢赫特曼的事例,充分论证了“成功就是专心做好你应该做的事”这个中心论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胡翰传

  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聪颖异常儿。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长从兰奚谷吴师道、浦江吴莱学古文,复登同邑先达之门。同郡柳贯以文章天下,见翰文,称之不容口。游元都,公卿交誉之。或劝之,不应。归,遭天下大乱,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文章与宋濂相上下。

    太祖下金华,召见,命之会食。后侍臣复有荐翰者,召至金陵。时方籍金华民为兵,翰从容进曰:“金华人多业儒,习兵,籍之,徒糜饷耳。”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爱北山泉石,筑庐其下,徜徉十数年而终,年七十有五。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有删改)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以文章天下                 (2)或劝之仕            

(3)                         (4)习兵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后聘修史书,书成归。

A.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 徜徉十数年而终

3.翻译文中划线的文言语句。

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题。

春日晚望   (宋•左纬)

屋角风微烟雾霏,柳丝无力杏花肥。

朦胧数点斜阳里,应是呢喃燕子归。

1.诗中哪个词点明诗题中的“晚”?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柳丝无力杏花肥”。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个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享受审美乐趣。

⑴获得思想启迪 ⑵有所感悟和思考 ⑶受到情感熏陶⑷加深理解和体验

A. ⑵ ⑴ ⑷ ⑶    B. ⑴ ⑷ ⑶ ⑵    C. ⑶ ⑵ ⑷ ⑴    D. ⑷ ⑵ ⑶ ⑴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青年歌手大赛选手综合素质之所以整体不高的原因是不少歌手忽视文化学习造成的。

B. 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C. 为了防止今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有关部门正在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措施。

D. 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查看答案

选出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A. 今天的幸福生活从哪里来的,同学们站在烈士纪念碑前饮水思源,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B. 数不尽的离奇念头,光怪陆离的幻象,奇异的声响,一齐向她袭来,使她感到恐惧。

C. 学习需要劳逸结合,长时间读书或做作业之后,可以在窗前伫立片刻,让紧张的精神适当放松。

D. “最清晰的脚印,印在最泥潭的路上”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语,如果不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