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是一个...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发展的水平,而且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显著标志。

B. 以基层学校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的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闭幕式暨颁奖晚会隆重闭幕。

C. 国务院新闻办今天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工作。

D. 以法规形式对高校学生实习和毕业生就业见习作出规定,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A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语病辨析修改的能力。语病修改的内容,主要出现在语法、逻辑、和修辞三个方面。常有错误为搭配不当、自相矛盾、结构混乱、成分残缺等。本题A项属于搭配不当的问题。应该把“是”和“反映了”调换一下位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一个人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

B. 现年60岁的布里奇斯在影片《疯狂的心》中扮演一名落魄的乡村歌手,将出神入化的演技和精深的音乐素养表现得淋漓尽致

C. 妈妈做的红烧肉非常可口,吃起来味同嚼蜡

D. 在被激怒之后,他开始歇斯底里地发泄着内心的怒火,或许这件事已经压抑了他一两年吧。

 

查看答案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芽(pī)      虔信      心无旁wù)       红妆素裹

B. (jiè)     禁锢      连声诺(nuó)       精血成聚

C. 渎(xiè)     荇藻     吹毛求(cī)         黎民百姓

D. 智(ruì)     抽噎    尽职守(kè)        一股作气

 

查看答案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600字以上。

(1)请以“回荡在心中的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2)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等等。请以“丢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查看答案

阅读《我们身边的辐射》,完成小题。

①近一段时间,因受日本9.0级大地震影响,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一时间"谈核辐射而色变",辐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人们当下最为关心的话题

照射剂量(单位:毫西弗)

对人体的影响

小于100

对人体没有危害

100~500

没有疾病感觉,但可引起白细胞数量减少,患癌症的可能性为 1/130

600~1000

出现各种辐射疾病

2000~4500

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 2 至 6 周内死亡

 

②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放射线照射的强度、时间和照射的人体部位有关。辐射是无色、无味、无声,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但可用仪器来探测和度量。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西弗(Sv),1西弗(Sv)=1000毫西弗(mSv)=1000000微西弗(μSv)。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下表列出了放射线不同强度照射对人体的影响:

  ③从上面列出的数据可见,小于100毫西弗的放射线辐射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实际上,人类是生活在放射环境中的,人类的生活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放射线。人所受的放射线包括天然放射线和人工放射线。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例如,太阳光等宇宙射线,人体内的钾-40,岩石、土壤和水中都存在放射性物质。此外,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看电视、坐飞机、抽烟也会产生放射线。具体说,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每年约为0.25毫西弗,带夜光表每年有0.02毫西弗,乘飞机旅行2000千米约0.01毫西弗,每天抽20支烟每年的辐射照射剂量为0.5~1毫西弗。

  ④日本的核辐射让人惊慌,而平时就在我们身边的一些辐射源却很容易被忽视。实际上,在生活中也有放射性物质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对机体的慢性损害。例如,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的建筑材料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的燃煤造成空气污染,佩带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异常光彩夺目的或廉价合成的首饰制品对人体也有严重的损害。在日常生活中,医疗辐射的危害是最大的。任何方式的X线检查都是有损受检者健康的,受检者都要承受不同程度辐射致癌的风险,接受的剂量越大,受辐射致癌的风险越高。在生活中,很多人觉得CT等检查是无害的,可以随便做,往往半年甚至3个月就做一次。事实上,这些检查可能给病人带来永久性的伤害。CT等检查是利用X射线能穿透人体组织的原理进行检查的,而X射线也是核辐射的一种。有统计数据指出,做一次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放射线量相当于拍了几百次X线胸片。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研究结果估算,以一个100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为例,每年大约会有350人可能因照射X线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1.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当照射剂量是2000~4500毫西弗(mSv)时,人体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2."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一句中"主要"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请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4.下列选项对全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我们身边的辐射对我们健康的影响。

B.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放射线照射的强度、时间和照射的人体部位有关。

C. 在生活中也有放射性物质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对机体的慢性损害。

D. 在生活中,CT等检查是无害的,可以随便做,往往半年甚至3个月可做一次。

5.读了本文后,你在日常生活中会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至少写出四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1)放学回到家,母亲在院子里看到我回来了,抬头看了看我,皱起了眉头, 说道:“怎么,放学后又到小河边玩去啦?”

(2)我心中慌乱地赶忙回答道:“没有啊,一放学我就回来了。”

(3)母亲听了,脸一下子拉下来了,她有些生气地说道:“你撒谎,你脚下的流沙告诉了我,你到小河边玩耍去了。”

(4)母亲铿锵有力的一句话,吓得我赶忙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脚下,这一看,不禁令我大吃一惊,只见两只鞋边粘上了点点粒粒的沙子,没想到,这粘在鞋上的沙子,竟成了无可抵赖的证据。我无话可说,只好羞愧地低下了头。

(5)母亲走了过来,拿来一双干净的鞋,让我将脚上的鞋换下来。母亲将那双鞋拿到水池边,边洗刷鞋上的流沙,边说道:“脚踩到哪儿,流沙就跟到哪儿,即使细小到你眼睛看不见,但别人也能看得见。流沙,就是一个人的足迹,也是一个人的人生。”

(6)我惊讶地望着母亲,没想到,我那没有多少文化的母亲,竟说出了这么富有诗意的话来。那一刻,我感到母亲好聪明,甚至好伟大。那是在我七八岁的时候,第一次听到流沙这个词,原来流沙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它就像影子一样,如影随形,伴随在人的脚下。

(7)一次,老师让同学们用“沙”这个字组词,班上同学大都组成了沙漠、沙发、沙子、沙滩、沙地……只有我一个组成了“流沙”这个词,当时课本上还没有学过这个词。老师特意在全班表扬了我,说这个词组得好,并问我是怎么知道这个词的。

(8)我将那个鞋上粘有流沙的故事说给了老师听。老师夸我有一个十分聪明的妈妈。听到老师的夸赞,我心里充满了自豪和甜蜜。

(9)二十多年后,当年的同学聚会,许多同学还向我说起那个我在班上说过的流沙的故事。他们说,这么多年了,只要一看到自己鞋上粘上的那些流沙,他们就会想起我,想起我说过的那个故事。

(10)我听了,一下子感动莫名,眼睛一下子湿润了。少年时,大家在一起的许多时光,都已淡忘、模糊了,但课堂上偶尔说过的一个故事,竟然让同学们记了几十年,甚至触景生情,思绪万千,不能不令人感慨万千,心如潮涌……

(11)长大了,我离开母亲,到过许多地方,并在很远的城里安了家。每次回家,母亲看到我,总是先低下头,看我脚上的鞋。

(12)我开始不明就里,问道:“妈,您在看什么呢?”

(13)母亲认真地说道:“我在看你脚上的流沙,看你是否走错了道,沾上了不该粘上的流沙。”

(14)母亲轻轻的一句话,惊出了我一身冷汗。孩提时的那一幕,像电影蒙太奇,又在眼前浮现,真真切切,恍如昨日。我下意识地在努力检索自己所走过的路,心中隐隐地有些忐忑和不安。

(15)这么多年过来了,尽管母亲不在自己的身边,但我仿佛感到她一直就在自己的身边,她的一双眼睛一直在紧紧地盯着我脚下所走过的路,使我丝毫地不敢懈怠和放纵,生怕自己一招不慎,走错了路,脚下沾上了不该有的流沙。母亲说得对,人走到哪儿,流沙就跟到哪儿,无论自己行走的多么隐蔽,都隐藏不了脚下的流沙。

这世界上有一种孝,就是努力走好自己人生的路。可以平凡、可以寻常、可以贫穷,但             绝不能走错了人生的路。只有走得正直、走得刚强,才是对母亲最大的孝。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6)段的主要内容。

2.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那一刻,我感到母亲好聪明,甚至好伟大。

(2)我在看你脚上的流沙,看你是否走错了道,沾上了不该粘上的流沙

3.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划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4.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5.文章结尾说“只有走得正直、走得刚强,才是对母亲最大的孝。”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