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1)放学回到家,母亲在院子里看到我回来了,抬头看了看我...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1)放学回到家,母亲在院子里看到我回来了,抬头看了看我,皱起了眉头, 说道:“怎么,放学后又到小河边玩去啦?”

(2)我心中慌乱地赶忙回答道:“没有啊,一放学我就回来了。”

(3)母亲听了,脸一下子拉下来了,她有些生气地说道:“你撒谎,你脚下的流沙告诉了我,你到小河边玩耍去了。”

(4)母亲铿锵有力的一句话,吓得我赶忙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脚下,这一看,不禁令我大吃一惊,只见两只鞋边粘上了点点粒粒的沙子,没想到,这粘在鞋上的沙子,竟成了无可抵赖的证据。我无话可说,只好羞愧地低下了头。

(5)母亲走了过来,拿来一双干净的鞋,让我将脚上的鞋换下来。母亲将那双鞋拿到水池边,边洗刷鞋上的流沙,边说道:“脚踩到哪儿,流沙就跟到哪儿,即使细小到你眼睛看不见,但别人也能看得见。流沙,就是一个人的足迹,也是一个人的人生。”

(6)我惊讶地望着母亲,没想到,我那没有多少文化的母亲,竟说出了这么富有诗意的话来。那一刻,我感到母亲好聪明,甚至好伟大。那是在我七八岁的时候,第一次听到流沙这个词,原来流沙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它就像影子一样,如影随形,伴随在人的脚下。

(7)一次,老师让同学们用“沙”这个字组词,班上同学大都组成了沙漠、沙发、沙子、沙滩、沙地……只有我一个组成了“流沙”这个词,当时课本上还没有学过这个词。老师特意在全班表扬了我,说这个词组得好,并问我是怎么知道这个词的。

(8)我将那个鞋上粘有流沙的故事说给了老师听。老师夸我有一个十分聪明的妈妈。听到老师的夸赞,我心里充满了自豪和甜蜜。

(9)二十多年后,当年的同学聚会,许多同学还向我说起那个我在班上说过的流沙的故事。他们说,这么多年了,只要一看到自己鞋上粘上的那些流沙,他们就会想起我,想起我说过的那个故事。

(10)我听了,一下子感动莫名,眼睛一下子湿润了。少年时,大家在一起的许多时光,都已淡忘、模糊了,但课堂上偶尔说过的一个故事,竟然让同学们记了几十年,甚至触景生情,思绪万千,不能不令人感慨万千,心如潮涌……

(11)长大了,我离开母亲,到过许多地方,并在很远的城里安了家。每次回家,母亲看到我,总是先低下头,看我脚上的鞋。

(12)我开始不明就里,问道:“妈,您在看什么呢?”

(13)母亲认真地说道:“我在看你脚上的流沙,看你是否走错了道,沾上了不该粘上的流沙。”

(14)母亲轻轻的一句话,惊出了我一身冷汗。孩提时的那一幕,像电影蒙太奇,又在眼前浮现,真真切切,恍如昨日。我下意识地在努力检索自己所走过的路,心中隐隐地有些忐忑和不安。

(15)这么多年过来了,尽管母亲不在自己的身边,但我仿佛感到她一直就在自己的身边,她的一双眼睛一直在紧紧地盯着我脚下所走过的路,使我丝毫地不敢懈怠和放纵,生怕自己一招不慎,走错了路,脚下沾上了不该有的流沙。母亲说得对,人走到哪儿,流沙就跟到哪儿,无论自己行走的多么隐蔽,都隐藏不了脚下的流沙。

这世界上有一种孝,就是努力走好自己人生的路。可以平凡、可以寻常、可以贫穷,但             绝不能走错了人生的路。只有走得正直、走得刚强,才是对母亲最大的孝。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6)段的主要内容。

2.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那一刻,我感到母亲好聪明,甚至好伟大。

(2)我在看你脚上的流沙,看你是否走错了道,沾上了不该粘上的流沙

3.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划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4.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5.文章结尾说“只有走得正直、走得刚强,才是对母亲最大的孝。”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1.母亲根据“我”脚下的流沙知道“我”去河边玩了并以此教育“我”。(意思相近即可。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各1分。) 2.(1)“我”那没有多少文化的母亲,竟说出了这么富有诗意的话来的那一刻.(2分; (2)指人生中的错误。 3.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沙子如影随形的特点,还能从它看出一个人成长的足迹。 4.内容上揭示了把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正直、刚强,就是对母亲最大的孝顺的主旨。结构上收束全文,点明中心。 5.道理:每个人都要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不让父母操心,就是对父母的孝顺。。结合自身实际谈意义:略可结合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情况来谈。 【解析】 1.试题分析:(1)“我”七八岁时放学后倒下河边玩,因鞋子沾上流沙而被母亲发现;(2)“我”因组了“流沙”这个词而被老师表扬;(3)二十多年后同学聚会,回忆“我”曾说过的流沙的故事;(4)长大后每次回家母亲总要看看我脚上的流沙。 2.试题分析:结合上下文,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那一刻”,“我”那没有多少文化的母亲,竟说出了这么富有诗意的话来的那一刻。“流沙”指人生中的错误。 3.试题分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的警示我们:人生的每一步都会留下痕迹,不可懈怠和放纵,要正直做人,问心无愧。 4.试题分析:语段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上来回答:内容上揭示了把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正直、刚强,就是对母亲最大的孝顺的主旨。结构上收束全文,点明中心。 5.试题分析:“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我们应该从平时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尽孝道,行善事,以感恩之心践行这种美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无从书以观                (2)又患无砚师名人与

(3)媵人持沃灌                (4)同舍生皆绮绣

2.翻译下列句子。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选文第二段从_____、住、食、衣(穿)四方面写出了求学的_______情形,但这些之所以未动摇作者的求学意志,那是因为                    。(最后一处用原文语句回答)

4.通过本文的阅读,你如何看待学习条件好坏与学习成绩好坏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1)___________________,欲上青天览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叔书云》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 《登幽州台歌》

(3)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4)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

(5)人们常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鼓励自己应对未来充满信心。

(6)《与朱元思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比喻和夸张写了水流之快,令人联想到《山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御风不以急也”一句。

(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去年“五一”期间,央视播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引起热议。某校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立刻想到: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瑞士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德国工人、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日本手艺人……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来说,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如手机、冰箱甚至地前段时间引发抢购风潮的马桶盖等。

材料二:在去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曾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

材料三:我国数千年历史中,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有修造出故宫这种世界奇观建筑的工匠,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的确有工匠精神。《大国工匠》讲述的8个工匠,正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才缔造了工匠的神话:錾刻师孟剑锋为北京APEC会议创作国礼“和美”纯银丝巾,焊工高凤林为火箭焊“心脏”,钳工顾秋亮为“蛟龙号”装配载人深潜器……

材料四:某校邀请大国工匠孟剑锋来校做演讲,书法社结合孟剑锋的事迹拟写了一副“宝剑锋从磨砺出,和美精自细琢来”的对联。

(1)请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提取出主要信息。

(2)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3)请结合材料三分析材料四中对联的妙处。

 

查看答案

根据上下语境,仿写句子

我们绝不可低估精神产品对人甚至是民族的影响。 一本好书、一支好歌可以凝聚人心,振奋斗

志,促进团结;相反,一本坏书、一支坏歌,也能够                                      ,

无论是                    ,还是步入小康的和平时期,这样的例子难道还少吗?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杰克逊的丑闻与颓靡,让人看到光环背后的人性扭曲,以及盛名之下的不能承受之轻。

②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人们目睹了一个传奇人物如何一步步被打扮、被娱乐、甚至被妖魔化的整个过程。

③杰克逊的音乐创造力少有人可及。

④多年来杰克逊一直负面新闻不断,整容、官司、怪论……既是商业炒作的受益者,也是受害者,杰克逊娱乐了世界,也被这个世界所娱乐。

⑤难怪有人说,杰克逊的去世,宣告这个喧哗与骚动时代的一个悲剧结束了。

⑥但杰克逊的负面新闻之多也难以胜数。

A. ③⑥①④②⑤    B. ⑤④②⑥①③       C. ⑤⑥①④②③    D. ③④②⑥①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