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无从书以观                (2)又患无砚师名人与

(3)媵人持沃灌                (4)同舍生皆绮绣

2.翻译下列句子。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选文第二段从_____、住、食、衣(穿)四方面写出了求学的_______情形,但这些之所以未动摇作者的求学意志,那是因为                    。(最后一处用原文语句回答)

4.通过本文的阅读,你如何看待学习条件好坏与学习成绩好坏之间的关系?

 

1.(1)得到,取得;(2)交往;(3)热水;(4)通“披”,穿。 2.(1)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所讲的道理。 (2)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所以)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3.行(走) 艰苦(艰难) 以中有足乐者 4.例: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能学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因此,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这是宋濂的切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解析】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作者:宋濂 年代:明朝 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释古。如“被”为通假字,通“披”,穿。 2.试题分析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既”“加冠”“慕”“口体之奉”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试题分析: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行(走) 艰苦(艰难) 以中有足乐者 4.试题分析:论述此观点要有一定的辩证色彩为好。学习条件好坏与学习成绩好坏之间的关系: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能学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因此,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这是宋濂的切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___________________,欲上青天览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叔书云》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 《登幽州台歌》

(3)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4)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

(5)人们常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鼓励自己应对未来充满信心。

(6)《与朱元思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比喻和夸张写了水流之快,令人联想到《山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御风不以急也”一句。

(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去年“五一”期间,央视播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引起热议。某校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立刻想到: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瑞士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德国工人、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日本手艺人……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来说,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如手机、冰箱甚至地前段时间引发抢购风潮的马桶盖等。

材料二:在去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曾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

材料三:我国数千年历史中,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有修造出故宫这种世界奇观建筑的工匠,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的确有工匠精神。《大国工匠》讲述的8个工匠,正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才缔造了工匠的神话:錾刻师孟剑锋为北京APEC会议创作国礼“和美”纯银丝巾,焊工高凤林为火箭焊“心脏”,钳工顾秋亮为“蛟龙号”装配载人深潜器……

材料四:某校邀请大国工匠孟剑锋来校做演讲,书法社结合孟剑锋的事迹拟写了一副“宝剑锋从磨砺出,和美精自细琢来”的对联。

(1)请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提取出主要信息。

(2)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3)请结合材料三分析材料四中对联的妙处。

 

查看答案

根据上下语境,仿写句子

我们绝不可低估精神产品对人甚至是民族的影响。 一本好书、一支好歌可以凝聚人心,振奋斗

志,促进团结;相反,一本坏书、一支坏歌,也能够                                      ,

无论是                    ,还是步入小康的和平时期,这样的例子难道还少吗?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杰克逊的丑闻与颓靡,让人看到光环背后的人性扭曲,以及盛名之下的不能承受之轻。

②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人们目睹了一个传奇人物如何一步步被打扮、被娱乐、甚至被妖魔化的整个过程。

③杰克逊的音乐创造力少有人可及。

④多年来杰克逊一直负面新闻不断,整容、官司、怪论……既是商业炒作的受益者,也是受害者,杰克逊娱乐了世界,也被这个世界所娱乐。

⑤难怪有人说,杰克逊的去世,宣告这个喧哗与骚动时代的一个悲剧结束了。

⑥但杰克逊的负面新闻之多也难以胜数。

A. ③⑥①④②⑤    B. ⑤④②⑥①③       C. ⑤⑥①④②③    D. ③④②⑥①⑤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母亲》一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我”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B. 《我的第一本书》中的“第一本书”,既是作者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他人生的第一本书。

C. 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

D. 《我的童年》开篇说“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黄,是一片灰”,可见作者不喜欢他的故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