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诗歌,完成第小题。 《少年行》(其二) 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①,初随骠骑②战...

阅读诗歌,完成第小题。

《少年行》(其二)

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注】①羽林郎:禁卫军。②骠骑:指骠骑将军。

(1)这首边塞诗刻画了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少年英雄形象。(画线处请填写四字短语) 

诗中画线句与下面哪一句情感基调更接近,为什么?请略作分析。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慷慨从军、 大义报国、视死如归 (2)B句,A句侧重表达归家无望的悲苦,画线句与“黄沙”句则都洋溢着舍身报国的豪迈。 【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抓住诗中的“纵死犹闻侠骨香” 概括形象特征,注意诗歌表达的含义是“视死如归”的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语文实践活动。

央视推出的语言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倡导全民阅读的理念,邀请嘉宾分享人生故事,用精美的文字,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相关文章推荐类似文章及分享类似广告

【朗读亭】

(1)“朗读亭”是节目的一个特别设计,亭里有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每位普通读者在亭中录制的内容,都可能被节目组剪辑播出,分享给全国观众。如果朗读亭登陆江都,请为活动的推广拟写一则宣传语。(要求:简洁明了,能打动人,不超过20个字。)

 

 

 

 

 

 

 

 

 

 

 

 

 

 

 

 

 

 

 

 

 

(2)《朗读者》的热播引发了全社会的朗读热潮,你如何看待这一文化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典屋】

4月2日著名演员姚晨在节目中回忆求学时给予她温暖的姑娘、帮助她照顾儿子的魏姐后,朗读了鲁迅《阿长与<三海经>》节选,献给那些萍水相逢却给了我们温暖的人们,这样的朗读令人动容。

鲁迅的《朝花夕拾》中也有令人难忘的读书场面,请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甲)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乙)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3)甲文中的“他”是谁?_____________

乙文选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____________

(4)甲文中的“他”读书时陶醉其中,领悟到文字的美妙,达到忘我的境地,而乙文中的“我”却是无奈、痛苦,“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1)日星隐耀,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2)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斯是陋室,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4)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二章》)

(5)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6)____________,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

(7)世事洞明皆学问,____________。  (曹雪芹《红楼梦》)

(8)杜甫是大地诗人,且行且歌,把对大地山河的无限情深贯注在他的诗作之中,他在《望岳》开篇一问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

yù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为追祭侄儿颜季明而写。起初行笔沉着厚实,表现出祭灵时的敦朴qián诚;写至后面,作者的悲痛之情不可自已,情如潮涌。全篇悲chuāng苍劲,具有震hàn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查看答案

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言作品中,有远大志向的形象很多。如范仲淹虽政治失意,但坚守着“先忧后乐”的理想;愚公面对高山,仍坚持移山直至感动天帝;陈涉虽为“佣耕”,但不坠青云之志。

B. 经典小说构思往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比如《安恩与奶牛》中安恩把奶牛带到集市上散心,又如《窗》的结尾处费尽心机的病人看到的只是一堵墙,都体现了这一点。

C. 悲秋是古诗文的传统情调。如《秋词》中刘禹锡被贬的抑郁,《渔家傲》中范仲淹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的苦闷,《天净沙·秋思》中马致远羁旅漂泊的凄凉,都是因秋景而生悲情。

D. 童年是现代文学的重要主题。萧红《呼兰河传》中对儿时后花园自由生活的眷恋,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中对孩子们言行的理解与呵护,都让我们倍感童心之可贵。

 

查看答案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解说:这一句冒号使用正确。

B.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解说:这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C. 星光灿烂  考试开始  心情放松  硕果累累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完全相同。

D. 做文明市民,争文明家庭,建文明单位,创文明城市。

解说:这一句标语上下衔接,语意连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