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

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

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温暖的旅程 国庆长假期间去上海杭州玩了一趟,这一趟很温暖。 先是去上海看望姐姐一家,姐姐是大爷家孩子,我堂姐。姐姐长我十几岁,我小的时候姐姐就去上学了,我们交流的机会很少,甚至很少在一起,姐姐的婚礼我都没参加。多年来姐姐的上进和努力始终是我的榜样,每次见到她总能给我向上的力量,激励我再勇敢一点,这一趟去跟她的相处才让我更深的了解到姐姐一个人在外面的坚强。姐姐对我的关心无微不至,在她眼里我永远是个孩子,浓浓的亲情让我觉得整个上海都是暖暖的。还得说说姐姐家的淘气包,看她调皮捣蛋不想写作业的样子总能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不得不感叹遗传的神奇,血浓于水的亲情是天然的。 去杭州还见到了四年不见的丐帮兄弟们,也是这一趟旅程最重要的目的。大一军训也是我们最初相识的时候便伴随着这浓郁的桂花香,这一次重逢又正直桂花盛开,友情浸泡在这桂花香里,酿成一坛桂花酒。先得说说帮主,不得了呀,把她们家儿子,咱们未来的女婿带的那么好,又乖又听话,必须颁一个最佳成就奖。闺女还是原来没心没肺的样子,但是学会照顾人了,颁最佳进步奖。小蕾是到现在唯一有希望成为我们寝室院士的候选人,最具潜力奖得颁给她。小权还是乖乖巧巧漂漂亮亮的,正如她总结的,人变得淡定了,颁个奖叫淡定姐大奖。 有那么一帮人,不用说规则就能扣,扣的那么开心,乐得跟傻子一样;有那么一帮人,他们不光关心你飞的高不高,还关心你过得好不好;有那么一帮人,这个世界因为她们而变得暖洋洋的,什么风霜雨雪都会过去。这一帮人,是我走到今天最大的财富之一,谁都抢不走。 国庆黄金周离不开一个话题,就是人多,也难得在那么短的时间见到那么多人。即使那样,上海也还是很便利,一样秩序井然,杭州就不免有些花容失色了。都说上海人小气,但在这个大气的地方也不得不大气。有人在西子湖畔看到的是诗情画意,而我看到的除了人多,还有你们暖暖的记忆。 假期这几天都是艳阳高照,天气晴好,直到走的那天,上海偏偏依稀下起小雨来,姐姐说那是上海在留我。 因为温暖,所以留恋。 【解析】试题分析:这篇文章写自己国庆长假期间去上海杭州这一趟温暖的旅行,作者娓娓说出旅行遇到的让自己感到温馨的事情,似乎是向朋友诉说自己的真心感受一样,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点睛:这类的命题作文,作文前一定要审清题目的要求,要注意题目中的两个词“温暖”“旅程”,所写的内容必须发生在旅途之中,而且要给你带来温暖。让人感到温暖的事有很多,这样作文的思路就可以打开了,文章的立意也会提升上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当我死时     余光中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

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乙)长江

  长江很早便醒过来了,它醒过来的时候,浦口车站上的路灯还没有熄灭.

  长江很在便醒过来了.它以鱼肚色抹着缕缕玫瑰红的曙天,它以宽阔江面上的黎明,它以四月的风吹拂着麦浪似的水波,它以脸上展开的微笑,迎接过江的渡船上的火车和旅客.

  哦,长江.哦,我们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哺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

  我们从车窗里看见你,你这样的容光焕发,你的笑容多么甜美.我想,不只是这江面上众多的升帆的货船和鸣笛的汽轮,那来往穿梭的舢板和驳船,不只是停泊在江心的钻探船,不只是下关码头两旁长长的仓库、堆栈和高楼,使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欢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哦,长江.从你流动和奔腾过来的,纵横广阔的土地上,山和一串串明珠一般的湖泊,江岸上的码头,建筑物,无边无际的田野,风车,工厂和一座一座的城市:不只是这些,使你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使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欢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哦,长江.哦,我们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哺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我想,那是祖国人民无比幸福的生活,那是祖国人民对于未来的灿烂理想,祖国人民奔赴未来的壮志,那时我们这个时代的全部光辉,照耀得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欢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呵,你以宽阔江面上的黎明和粼粼的水波,你以脸上展开的微笑,迎接过江的渡船上的火车和旅客.我们看见你,你这样的容光焕发,你的笑容多么甜美.

  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光辉所照耀,你这样早便醒过来了.水呵,风呵,玫瑰色的曙天呵,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这个时代和祖国的赞歌.

1.甲诗中“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中“母亲”词性有什么变化?可以用其它词代替吗?说明理由。

2.你认为“长江很早便醒过来了”了一句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妙?说明理由。

3.两诗中长江、黄河有什么共同的含义?两位作者借此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4.甲诗中作者为什么要葬在长江与黄河之间?请举出乙文中相关例句谈谈原因。

5.请结合两诗文的内容,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谈谈对长江、黄河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乙)夏天到了,不知不觉雨就来了。天下雨,人躲进屋里,大人放下外面的活,忙起家里的活.孩子闲着爬在窗台隔着窗棂看雨。很快,院子里打起一片水泡,一个水泡溅起.传出一声水泡响。院里水泡密密麻麻,砸得一院子叽哩咕叽响。雨密了,连了一片,听不到有节奏的水泡声,接下来是一片哗哗响,那是水泡的重叠与连接。接着屋檐下雨水流成了水帘,由上而下瀑来。下面摆了一溜住家过日子的家什,水流砸在上面发出的水声不一样。砸在水桶上,水声清脆;砸在酱坛子上,声响沉闷;砸在鸡窝上,声音低沉;砸在空地上.溅起水涡,响声哗哗……一阵风吹来,把水流的水珠摇向窗户纸上,叭叭的响声像是一阵鞭响。纸湿透了,水流进了屋子,孩子急忙拿来破布堵住雨水。(雨季心思)

1.请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特点。

2.从描写雨的角度,比较甲、乙两段文字写雨的异同。

3.请另选一个描写对象(如风或云等),仿照下面排比句式写一个句子。

(雨水)砸在水桶上,水声清脆;砸在酱坛子上,声响沉闷;砸在鸡窝上,声音低沉;砸在空地上.溅起水涡,响声哗哗……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心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乙) 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1.赏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1)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段各写出春风的什么特点?

3.举例说明,甲、乙两段文字是如何写出春风的上述特点的?

4.读了上述两个文段后,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过零丁洋 :文天祥               (乙)狱中题壁:谭嗣同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望门投宿思张俭,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忍死须臾待杜根。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我自横刀向天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去留肝胆两昆仑。

1.请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简要赏析。

2.下列各项中,对甲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有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

B. 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形势的险恶。

C. 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

D. 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原因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3.对乙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七言绝句写于100年前,是戊戌变法失败后“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写的一首绝命诗。

B. 题目点明了作诗的人物和地点。

C. 一、二句巧用典故,张俭、杜根都是东汉名士,这一句是设想逃亡中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一定会得到人们的救护。

D. 末句“去”指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留”指谭嗣同自己,作者以昆仑山喻指去留二者都肝胆相照,同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

4.甲、乙两诗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

 

查看答案

“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会默背多少诗文

①现在用《春夜喜雨》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做思想工作细致入微。

②《梅岭三章》中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啊,黄河,你一泻万丈,_______________,向南北两岸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⑤《游山西村》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是___________描写北方艰苦生活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