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过零丁洋 :文天祥 (乙)狱中题壁:谭嗣同 辛苦...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过零丁洋 :文天祥               (乙)狱中题壁:谭嗣同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望门投宿思张俭,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忍死须臾待杜根。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我自横刀向天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去留肝胆两昆仑。

1.请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简要赏析。

2.下列各项中,对甲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有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

B. 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形势的险恶。

C. 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

D. 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原因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3.对乙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七言绝句写于100年前,是戊戌变法失败后“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写的一首绝命诗。

B. 题目点明了作诗的人物和地点。

C. 一、二句巧用典故,张俭、杜根都是东汉名士,这一句是设想逃亡中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一定会得到人们的救护。

D. 末句“去”指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留”指谭嗣同自己,作者以昆仑山喻指去留二者都肝胆相照,同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

4.甲、乙两诗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

 

1.这两句诗用工整的对偶句和生动形象的比喻修辞手法,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接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2.B 3.B 4.忠心耿耿、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舍生取义的决心、宁死不屈的气节。 【解析】《过零丁洋》,作品出处:《文山先生全集》;创作年代:南宋;作者:文天祥。 《狱中题壁》,作品出处:《谭嗣同全集》;创作年代:晚清;作者:谭嗣同。 1.试题分析: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昰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形象生动,而心情沉郁。这时文天祥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像水上浮萍,无依无附,景象凄凉。 2.试题分析:颈联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也叫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皇恐滩。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这里“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故选项中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误。 3.试题分析:“望门投止思张俭止”这一句,是身处囹圄的谭嗣同记挂、牵念仓促出逃的康有为等人的安危,借典述怀。私心祈告:他们大概也会像张俭一样,得到拥护变法的人们的接纳和保护。“忍死须臾待杜根”,是用东汉诤臣义士的故事,微言大义。通过运用张俭的典故,以邓太后影射慈禧,事体如出一辙,既有对镇压变法志士残暴行径的痛斥,也有对变法者东山再起的深情希冀。这一句主要是说,戊戌维新运动虽然眼下遭到重创,但作为锐意除旧布新的志士仁人,应该志存高远,忍死求生。等待时机,以期再展宏图。选项中“一定会得到人们的救护”理解错误。 4.试题分析:《过零丁洋》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狱中题壁》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张俭和杜根的典故,揭露顽固派的狠毒,表达了对维新派人士的思念和期待。后两句抒发作者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雄心壮志。这首诗格调悲壮激越,风格刚健道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会默背多少诗文

①现在用《春夜喜雨》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做思想工作细致入微。

②《梅岭三章》中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啊,黄河,你一泻万丈,_______________,向南北两岸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⑤《游山西村》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是___________描写北方艰苦生活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近之黄河】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 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 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游园不值》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用探出墙头的红杏来渲染游园的景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

B. 《最后一课》作者是都德是法国著名小说家,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集中表现了哈墨尔先生和小弗朗茨的爱国精神。

C. 《筏子》作者是当代作家袁鹰,筏子是用羊皮扎制而成,是长江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古老的摆渡工具。

D. 《春风》作者是当代作家林斤澜,与江南春风对比,对北国春风欲扬先抑,把自己对北国春风的体会抒写的淋漓尽致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

B. “我的朋友啊,”他说:“我的朋友们,我,我......”

C. “五四”青年节前夕,为了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增强青年人的责任意识,幸福社区举行《青春与责任》主题演讲比赛。

D. 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文天祥选择了后者。

 

查看答案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

B. 春天的石头部落,是观光旅游的好地方。

C. 日前,山亭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作出具体部署,坚决杜绝和防范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D. 由于这次历险,让鲁滨逊的生存能力得到提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