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瞬间(shùn) 啜泣(c...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间(shùn)    泣(chuò)    浑身数(xiè)    (shuò)

B. (záo)    (shěng)    奋(kàng)     (shì)

C. (jìn)   (jiè)     根深固(dì)    (chuò)

D. (tān)    隐(cè)    (gù)      首(hǎn)

 

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字音。B项归省(shěng)应为归省(xǐng)  C项狼藉(jiè)应为狼藉(jí)阔绰(chuò)应为阔绰(chuò)  D项颔首(hǎn)应为颔首(hàn)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走近自然,阳光、泥土、野花……哇,好香!推开家门,爸爸的饭菜,妈妈的唠叨……哇,好香!一杯奶茶,一本新书,一个自由的午后……生活中,到处充溢着沁人心脾的芬芳。

请你以“哇,好香”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阅读周克武《老屋》,完成下面小题

⑴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⑵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漫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已经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皱纹。

⑶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⑷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⑸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荡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母亲骂我一声“馋嘴猫”……

⑹老屋是心的归宿。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于全身:真的到家了。

⑺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材、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才圆垛上梁。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个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了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⑻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冷清。

⑼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

⑽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⑾第二天一早,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跟紧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的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⑿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尚气派的“小二层”。

⒀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1.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

站在村口远远望去→(1) _________→(2)_________→默默地坐在堂屋里→(3)__________→站在老屋门口

2.细读第(2)段,请说说其中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3.文中描写细腻感人,请根据具体要求赏析下列语句。

(1)“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我的脸。”请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分析加点字词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⑨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梦里”?

5.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不少于80字。

 

 

 

 

 

 

 

 

 

 

 

 

 

 

 

 

 

 

 

 

 

 

 

 

 

 

 

 

 

 

 

 

 

 

 

 

 

 

 

 

 

 

 

 

 

 

 

 

 

 

 

 

 

 

 

 

 

 

 

 

 

 

 

 

 

 

 

 

 

 

 

 

 

 

 

 

 

 

80

 

 

 

 

 

 

 

 

 

 

 

 

 

 

 

 

 

 

 

 

 

 

 

 

查看答案

阅读《学会赏识》,完成下面小题

①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历尽心血雕刻出著名的大卫像。人们皆惊叹于大卫像的辉煌,可在此之前,很少有人对这块雕刻大卫的石材做出褒评。其实并非石头不美,只是无人赏识,而米开朗琪罗发现了它,并赏识它是一块用于雕刻的好石材,然后赋予了它新的价值。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赏识。

②因为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疏朗的表现;是一个人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凸显。没有赏识,自我多了一份自卑,他人多了一份挑剔;社会多了一份冷漠,世界缺了一份美好。因此,我们要学会赏识。

③学会赏识身份低于自己的人,因为“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都必定有值得喝彩的地方”。台湾作家林清玄曾经评价一位犯案数十起的小偷,赞扬他的细密心思,肯定他的灵巧手法。小偷听说后,金盆洗手,成为四十多家连锁店的老板。一位年轻人因一首情诗离开学校后,福楼拜给予他鼓励、赏识。终于,这个年轻人写出了著名的短篇小说《羊脂球》。这位年轻人,便是莫泊桑。是赏识唤回了迷途的羔羊,是赏识使其得到认可和肯定,是赏识激发其奋发努力的勇气,最终获得新生。那么,我们为何不学会赏识?

④学会赏识自己,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学会赏识自己,要有太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豪放,要有苏轼“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壮志,要有杜甫“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无私旷达,要有屈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的坚贞不屈。因为赏识自己,诸葛孔明才会自称卧龙,未出草庐而知晓天下三分;因为赏识自己,毛遂才会以锥自喻,在大殿上据理力争;因为赏识自己,陈涉才会石破天惊,高呼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赏识可以给自己动力,使自己迈上新阶梯。因此,我们为何不学会赏识?

⑤学会赏识那些强于自己的人,因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廉颇因为不赏识蔺相如的治国才能,居功自傲,处处刁难。而蔺相如赏识廉颇的滔滔武略,不计前嫌。两人终化干戈为玉帛,彼此赏识,才有“负荆请罪”的美谈流传至今。孔夫子赏识他人,才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断言。学会赏识,才会看到别人的长处,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自己。既是如此,我们为何不学会赏识?

⑥真正的智者,他们会在赏识的同时,把自己投入到铸就辉煌的熔炉之中,把自卑熔炼成自信,把不满锻造成竞争,把孤傲挥洒成谦逊,把萎靡升华成振奋,把失意挤压成动力,把挫折捶打成练达。

⑦我们应该学会赏识。学会赏识,对己,是一种超越;对人,是一种幸福。

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①自然段有何作用?

3.分析第④段主要使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4.如果为第③段补充一个论据,下列这则材料是否合适?为什么?    

材料:古希腊有个雄辩家,叫达摩斯梯尼。小时候,当他看到其他雄辩家在演讲台上滔滔不绝地演讲时,非常羡慕。于是他立志当一名雄辩家。遗憾的是,他从小就有口吃的毛病,但他并不自暴自弃,而是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为了使自己声音洪亮,他每天早晨对着大海大声朗读,为了不口吃,他口含小石子说话,为了增加肺活量,他坚持每天登山,他还对着镜子训练演讲时的神态动作,经过努力,他终于成功了。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卖花老人者,不知何许人。家住维扬琼花观后,茅屋三间,旁有小阁。室中茗碗丹灶,经案绳床,皆楚汉明洁。柴门内,方广二亩,以种草花为业。家尝有五色瓜,云即昔之广陵人邵平种也。所种芍药、玫瑰、虞美人、莺粟、洛阳、夜合、萱草、蝴蝶、夜落、金钱、剪春罗、剪秋罗、朱兰、蓝菊、白秋海棠、雁来红,共十数种。早晨担花向红桥坐卖,遇文人墨客,即赠花换诗而归。或遇俗子购之,必数倍其价,得钱沽酒痛醉。余者即散诸乞儿。市人笑为花颠。

尝九日渡江,经旬不归,人问之,答曰:“吾访故人殷七七于铁瓮城中耳。”袖中出杜鹃花一枝,红芬可爱。所往来者有笔道人、珏道人,围棋烹茗为乐。珏道人,疑即唐广陵人李珏,以贩籴为业成仙者。笔道人,疑即宋建炎中颜笔仙耳。昔琼花观中,有黄冠持画一轴献帅守,字皆云章鸟篆不可识。使人尾之,乃入观后井中玉勾洞天深处。相传老人或为童子,或为黄鹤,千年于兹矣。识者谓即黄冠后身云。                                                   

(选自《虞初新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不知何人  ______________      (2)使人之     _______________

(3)才美不外见  ______________        (4)则以纸之   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种草花为业            策之不其道

B. 人问                  何陋

C. 市人笑花颠            已后典籍皆板本

D. 即赠花换诗归          计其长曾不盈寸

3.翻译句子。

(1)或遇俗子购之,必数倍其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卖花老人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思   陆游

乌桕①微丹菊渐开,天高风送雁声哀。

诗情也似并刀②快,剪得秋光入卷来。

【注】①乌桕:落叶乔木,秋天树叶经霜变红色。②并刀:又称并州剪,并州以产剪刀著名。

1.请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两句中的画面。

2.从炼字炼句角度,点评“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的妙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