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节选自《晏子使楚》)

【乙】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①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②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

【注】①昭奚恤:人名,楚国当时著名的将领。②江乙:人名,魏国人,很有智谋,当时在楚国做事。

1.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齐人善盗乎(      其实味不同(  

③虎以为(   )       ④今王之地五千里(   )

2.下列选项中和“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

B.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C兽见之皆走          

D.是吾剑之所从坠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②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4.晏子和江乙都很机智,从说话方法和说话目的看,两篇文章有何差异?

                                                        

                                                        

                                                        

 

1.①本来②它们的果实③ 正确,对的④方圆 2.D 3. (1)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2)我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群臣无人回答。 4.方法:甲文晏子针对楚王的发难,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化被动为主动;乙文江乙通过寓言的形式让荆宣王明白北方诸侯真正畏惧的对象。 目的:甲文晏子的话语挫败楚王诬陷齐人为盗的阴谋,从而维护了祖国(齐国)的尊严;江乙的话语是想让荆宣王知道:北方诸候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荆宣王的军队,害怕荆宣王本人。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文用单音词表达,现代汉语则用双音词表达。双音词是在文言文单音词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学习文言文,就可用组词的办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组成双音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题目中“其实”是两个词,“其”是代词“它们的”,“实”的意思是“果实”,这与现代汉语的意义是不同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其次再明确每一项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题干中的“之”和D项的“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如:“熙”“病”“果诚”“莫对”。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此题要求分别从方法和目的两方面比较异同,甲文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例子类别得出“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的结论,维护了齐国的尊严;乙文则用“狐假虎威”这个寓言故事使荆宣王悟出“北方诸候其实是害怕荆宣王的军队”这个道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本诗写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

1.“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句中的“凉”字有什么含义?

 

2.最后两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为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竹西中学开展“废旧电池回收”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上面是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图,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该图主要信息。(不得出现数字)

 

2.校园内设置废旧电池回收箱,箱上有两句宣传语,请你紧扣“环保”主题,运用对偶知识补写下句。

上句:回收废旧电池

下句:                    

3.学校志愿者行动队到某小区发放有关废旧电池危害的宣传单时,一位小伙子正几节旧电池扔到草坪上,你赶忙上前劝阻。针对小伙子下面这句话,请你结合【相关链接】中的知识对其进行规劝,规劝时语言得体,内容恰当。

【相关链接】电池主要成为锰、汞、锌等重金属。被遗弃的废电池腐烂后,其重金属成会随渗液溢出,造成地下和土壤的污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小伙子说:小毛孩管什么闲事!我只是扔个破电池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

你说:                                                                            

 

查看答案

默写。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

(1)                   ,恨别鸟惊心

(2)商女不知亡国恨,                   

(3)                    ,铁马冰河入梦来

(4)                    ,乌蒙磅礴走泥丸。

(5)人生自古谁无死,                   

(6)                                ,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7在《过零丁洋》中,用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的诗句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段话,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为我们打开了一片丰富多采的新天地。“长征之歌”专题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动人情景,ōu    歌了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在“爱国情怀”专题里,我们似乎qīng    听到海外游子思念故土的心声,体会到被剥夺使用母语权利的亡国者的痛楚,也品味了著名科学家始终juàn    恋祖国的深情,领悟了志士仁人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chóu    的忧愤,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查看答案

下面五个句子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

②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

③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

④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⑤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

A.⑤③④①②   B.⑤①③④②   C.③②①④⑤   D.③⑤②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