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著阅读。 (1)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 ,他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 ,又唤 ,他追...

名著阅读。

(1)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       ,他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          ,又唤           ,他追随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            

(2)沙僧原为天宫中的           ,被贬下界,在          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取得正果,封为              

(3)写出有关猪八戒和沙僧的故事情节各一个(概写即可)。

                                                                  

 

 

(1)菩提老祖 定海神针 如意金箍棒 斗战胜佛 (2)卷帘大将 流沙河 金身罗汉 (3)高老庄娶亲 大战流沙河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作者、国籍,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这三个小题是对《西游记》的考查,了解故事情节就可以轻松作答。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只空瓶子的温暖

①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13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②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这是我的习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的,我家里不缺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今天,我更是要做给女儿看的。

③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还会说我老土。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比尔·盖茨,在生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

④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孩子,不是老爸吝啬,一只瓶子一毛钱,不值什么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

⑤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回过头,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转悠,好可怜哪!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

⑥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一些废品养活自己,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⑦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夸她长大了。我看到,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

⑧它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

1.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填写下表。

 

  

 

 

把空瓶子放到垃圾箱旁

爸爸想教育女儿

 

 

捡回瓶子

女儿①                

 

 

           

爸爸惭愧

 

2.爸爸本想教育女儿不要浪费,教育过后,为什么“忽然有些惭愧了”?

 

3.第⑦段中划线的短语“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4.赏析下面句子。

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

 

5.理解题目“一只空瓶子的温暖”的含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枣儿红

①中秋前后,秋枣成熟了。

②家乡,到处都栽满了枣树。这个季节里,大红的枣儿缀满枝头,处处是红艳的景象,时时都流溢着枣香。人,站在村西的山包上,俯视,夕阳之下,村庄如云锦轻覆,煞是美丽;人行街头,举手,即能摘下大颗的枣儿,放入口中,咀嚼着,脆生生,甜润润,齿颊生香。

③这个季节里,总会让我想到自己的童年。那个时候,我还小,一到枣熟,就会跑到后园中打枣。枣树是后邻家的,后邻家的枣枝伸到了我们家的后园里。我拿起一块石头,用力投向枣枝,枣子便哗啦啦地掉了一地。有时,石头落到后邻家的院落里,便听到“哐当”一声,这,一定是后邻家的泥瓦盆被打破了。后邻家的老婆婆就会吆喝一声:“别打了,盆破了,落枣后给你送一些。”

④几天以后,后邻家“落枣”了,果然就派她们家的孩子送来一大瓢。

⑤现在想来,那种朴素、醇和的邻里之情,真是让人低回不已。

⑥秋枣成熟的时候,最忙碌的还是我的祖母。几乎每天,她都会到我们家的那几棵枣树下守望,看是否被孩子采摘,看会不会被风吹掉。一旦风起,她就赶紧跑到枣树下,将那些吹落的枣子拾起,放到锅上蒸熟,分给孩子们吃。蒸熟的枣子又软又甜,滑润绵软,别有一种风味。这样的跑动,要一直到“落枣”结束,看着一堆堆的枣儿,堆于家中。

⑦这时,祖母也会像后邻那样,拿起一只大瓢,盛满枣儿,一家一户地分送。她迈着颤巍巍的小脚,满脸堆满了得意的笑容,扭动的脚步,似是一种季节的舞蹈。送完邻里,她还要送亲戚,这个时候,祖母会将枣儿盛到竹篮里,篮口覆上一块红布,极是认真、庄重。她要在中秋节前,将这时鲜的枣儿送到每一户亲戚家,让每一位亲人都吃上这大红的鲜枣。她要给自己的亲人,送上一份节日的吉祥,一份季节的问候和祝福。

⑧所以,后来每当我听到那支歌:“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咱亲人尝一尝……”我就想到祖母,忆起祖母那颤巍巍的影像。

⑨如今想来,那个时候的祖母,心中一定充满了无限的幸福。她一定知道:甜美的果实是应当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而“分享”就是一种幸福。

⑩晒枣,也是祖母极喜欢的事情。收下的枣儿,要想保存长久,必须晒干,而这,总是要祖母去做的。祖母会找一领“箔幛”,将枣儿均匀地摊放在“箔幛”上,守着枣儿,守着太阳,一天天地将枣儿晒干。这个过程,祖母要不停地挑选,将不够饱满,或生虫的枣儿挑出。我喜欢看祖母晒枣的过程,看这个过程中,祖母宁静而安然的情态。她总是那样地专注,专注的目光里,流淌着一种慈祥和满足,将经久的岁月,沉淀为一种明练和淡然。 ?

晒干的枣儿,大部分要卖掉,换来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用以度日。但祖母总是会保留一些的,待到冬日,室外积雪盈门,室内,全家人围在热乎乎的炕头上。此时,祖母就会捧出一大捧枣儿,提供家人,围而食之。这个冬日,就变得异常温暖,其乐也融融。彼情彼景,日久之后,就凝铸成了一种对家乡永久的思念。

思念家乡:那满村的红艳,那早晨的炊烟,和炊烟下生息的亲人。

1.简要概括故乡的秋枣有何特点。

                                                                   

2.围绕秋枣,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童年往事?

                                                                  

 

3.品味下面划线的词语,体会后写出其表达效果。

(1)她迈着颤巍巍的小脚,满脸堆满了得意的笑容,扭动的脚步,似是一种季节的舞蹈。

                                                                   

(2)几天以后,后邻家“落枣”了,果然就派她们家的孩子送来一大瓢。

                                                                   

4.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借写秋枣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选文中“甜美的果实是应当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而‘分享’就是一种幸福”一句颇富哲理意味,能引发读者的思索。

B.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文笔优美,写作的目的主要是刻画表现祖母的形象。

C.祖母总是捧出往日晒干的一大捧枣儿给家人吃,她这样做主要是要让大家共尝甜枣、品味生活,体现了她对大家的关爱,表现她待人的深情。

D.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起到点明题旨,照应上文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

(1)太丘去(               (2)尊君在         

(3)下车之(        )       (4)元方入门不(       )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的意思。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文中那些语句可以看出“友人惭”的原因?

 

4.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观沧海》,回答下列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以“    ”字总领,全诗借景抒表,表达了诗人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浑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rùn shī      的空气里酝酿(      )。

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      )清脆的喉咙,唱出wǎn zhuǎn       的曲子,与清风流水应和着。

D.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缭亮地响着。

1.给文段中划线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rùn shī           wǎn zhuǎn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改为                  改为     

3.解释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

呼朋引伴:                                                    

4.文段中有一个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请找出并解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