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爱藕说 映日荷花,接天连叶,亭亭莲蓬和藕,本...

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爱藕说

映日荷花,接天连叶,亭亭莲蓬和藕,本是四位一体的。 

爱佼佼荷花者有之,咏田田莲叶者有之,赞点点莲子者有之。偏心的诗人哟,为何厚此薄彼?为什么不肯为嫩藕多唱几支短歌? 

藕,自生与世间,变委身水下,不见日月,在浊泥污土的围困中生活。一旦出淤泥。风采翩翩,洁似玉,白如学,一尘不染。不是贞洁操守。孰能如此?它孔窍玲珑,称得起虚心;它居下而有节,贫贱不屈;它虽然嫩而且柔,藕牙儿却能穿透青泥碧水,劲挺起翡翠一般的绿茎,托起红花碧叶,算得上是柔中有刚。 

古人将六月二十四日,奉为荷花节日。默默困顿于泥水里的藕,谁知它声于何时?它像竹鞭那样,孕出藕牙,长大开花,再生出莲子以续生生之脉,谁知它年寿几何?它节节横生,从未与花叶争宠夺艳,甘居地下,无日无夜的托着花儿叶儿,像是母亲的玉臂偎抱着幼子,谁知它有几多辛劳? 

给我一支花的诗笔吧,我想寻找动情的诗句,写给养育那莲花的母亲——玉藕;也想把真挚的感情奉献给千千万万的妇女——伟大的含辛茹苦的母亲! 

咏莲

迸发出心中最真的火焰,打印在夏日的扉页中的是莲。你在这里重新锤炼,终于挣脱出那泥牢中的锁链,婷婷盛开在这苍茫大地间,向世人倾诉着至善的语言。坚忍的意志在这苦海中尽显,最终铸成一朵金刚净莲。

心中的一团圣火,理想中的一只白鸽,都成了你的主宰,多少智者依你而眠,多少善者永远在心中把你挂牵。看那一柄净碧的荷叶荡涤着人们迷中的眼,一片淡粉的莲瓣成了多少代人的梦幻,凸起的莲籽成了永不改变的琴键,奏响了激荡万古的乐章。 

人间的一朵净花,凡尘的一方净土。生命因你而明白了纯净的内涵——哦,莲! 

莲子

中国是莲子的故乡。早在五千年前仰韶文化遗址中,就曾发掘到两粒莲子;三千年前的《诗经》中,就有“隰有荷花”的诗名。 

莲子补中养神,止渴去热,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是一种纯天然高级营养保健品,历来为御膳房必备之物。莲子食用方便,既可制成莲子羹,莲子汤,八宝粥,糖水莲子,又可炖鸡,炖鸭等制作美味佳肴,是强身健体,养颜驻容,馈赠亲友的上等佳品。 

产于浙江宣平的莲子更有它的独到之处。一般的莲子颗粒较小,久煮不酥,而宣莲由于本地独特的土质和气候条件,颗粒较大(465粒即达500克),酥而不烂,味美爽口。它含有高蛋白质、钙、磷、镁等多种物质。因而浙江宣莲成了历代的贡品。

1.细读《爱藕说》,说说藕有哪些优秀品质。(写出其中3点)

2.《咏莲》中“心中最真的火焰”指的是什么?

3.《莲子》一文中写到的产于宣平的莲子有哪些独到之处?

4.这三则材料是从不同角度写莲的。某校校刊编辑要把这三则材料一齐收录在一个栏目里,现在请你为这个栏目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5.班上举办有关莲文化的魅力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做主持人。活动结束后,要有一个总结发言。请你把你的总结稿写在下面。

 

1.贞洁操守 虚心 贫贱不移 柔中有刚 默默奉献 含辛茹苦 2.红莲; 3.颗粒较大 酥而不烂,味美爽口 它含有高蛋白质、钙、磷、镁等多种物质。 4.莲之声 莲之韵 莲的文化等 5.略 【解析】 1. 试题分析:抓住题中的答点“哪些优秀品质”,“品质”即指本文是以物写人,阅读全文,找到作者对藕人格化描写的语句,摘录关键词语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章,找到句子“心中最真的火焰”的位置,即“咏莲”一段的第一句,根据“火”的颜色即可知指的是“红莲”。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抓住题中的答点“莲子有哪些独到之处”找到有关的文段即“莲子”这一部分的第二段,根据其中写“莲子”功能的语句来概括。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注意本题要求根据三则材料的内容来设计与“莲”有关的档目,阅读三则材料,分析它们各自从那个角度来写“莲”的,用短语来表达栏目名称。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5. 试题分析:注意题中提示的答点“活动结束后,要有一个总结发言”,这是总结发言,要总结活动进行的情况和大家的表达,然后再对活动的主题表达自己的感想。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屋舍俨然 (                

②阡陌交通                

请重法以禁之(           

④自数年之后(          )

2.下列各句中划线“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问所从来,具答之               B.民之所以为盗者

C.上哂之曰                       D.或请重法以禁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5.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原文来说,起码是因为那里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虚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回答问题。

人民网10月7日   国庆长假今日将结束,受探亲、旅游和学生流等多种因素影响,各地高速公路今天将迎来返程客流高峰,多地高速或再现拥堵。

据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预测,7日全国公路返程高峰将从10时开始,有可能持(   )到晚上21时。6日路网运行压力较大的路段还将迎来新一轮的车流高峰,特别是一些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相交汇和连接线的交通流量将持续高位运行,交管部门采取有效的shū(  )通措施,将是道路通chàng(   )的关键。

①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②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不是社会环境描写的一项是(  

A.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B.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中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C.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声外,没有任何其他声音。

D.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①常恐秋节至,           。《长歌行》

           ,猎马带禽归。《野望》

③乡泪客中尽,           。《早寒江上有怀》

④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长歌行》中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的诗句是:                             

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来隐喻自己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其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的诗句是:                        

⑦《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⑧在被争名逐利、权钱交易、互相吹捧以至于尔虞我诈的污浊风气渐渐侵蚀了人系关系的社会,能洁身自好,拥有“                             ”的灵魂,尤其显得可贵。(用《爱莲说》中的语句填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