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情志的提升,曾以为遥不可及的事物,如快乐,如幸福,如...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情志的提升,曾以为遥不可及的事物,如快乐,如幸福,如成功等,都进驻过心田,化成真切的体验,铭心的感受,前进的动力。

请以“原来,          并不遥远”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例文: 原来,爱并不遥远 美丽是什么?是长相,还是财富?看了《文明少年·美丽地球》这本书后,就会找到答案。 书中,有许多“美丽”的人,如最美工人郭明义、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医生周月华、最美志愿者马广超,等等。最让我敬佩的是一位孝心少年。 5岁时,因为父亲遭遇车祸,她被送到了养母身边;8岁时,因为养母瘫痪,养父受不了艰难的生活离家出走,她独自撑起了这个家;17岁时,她终于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因为养母不能独立生活,这个还未成年的女孩毅然做出了惊人的决定——背着养母上大学。她,就是全国第三届道德模范——孟佩杰! 每天,她没有时间像同龄孩子一样坐在电脑、电视前,因为她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早上6点起床,帮养母穿衣、洗脸、梳头,然后背着书包上学;中午放学后,她又忙着赶回家做午饭,给养母擦洗身子,服药,按摩;下午放学后,她还不能和同学出去玩,要赶回家给养母做晚饭——只有在晚上养母休息后,她才开始写作业。 孟佩杰的故事让我感动,是什么力量让她一直无怨无悔地照顾养母?她何曾像普通孩子一样玩儿过?在我看来,她的命运非常坎坷,但在她的眼里,能照顾养母便是快乐。再看看自己,我又何曾为母亲分担过一点点?孟佩杰从8岁开始撑起这个家,而我至今一切都依赖父母;有好东西她第一个想到的是养母,我却要独自霸占;她每天放学都得做饭、照顾母亲,而我只知道玩游戏、看电视;她渴望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而我呢?哪怕多做一点儿作业,也会满肚子不开心。 读完这本书,我真的改变了许多,每次妈妈买了好吃的,我都先让妈妈吃;早上起床后,会主动把被子叠好,为妈妈分担一些家务…… 我要感谢《文明少年·美丽地球》这本书,是它教会了我什么是真正的美丽,是它让我明白了爱其实并不遥远,只要你有心,只要你愿意。 【解析】 试题分析:“原来, 并不遥远”与“ 就在我身边”,是同类文题。“身边”的事,“身边”的情,往往容易被忽略。当我们为“感动中国人物”而感叹时,是否更应该注意“身边”并不遥远的美好的人情。填写文题,学生会想到“人”,亲人、老师、同学,“离我并不遥远”,这当然可以,但这样的文题不生动,生硬平淡,文章很难出彩,以要想好这个在“并不遥远”的东西,最好填一个表达情感的词,比如温暖、友情、爱等,其中“爱,并不遥远”比较好起笔。“并不遥远的”,选材上有要求,应该写自己的所见所闻,而所见所闻应该是“身边”发生的,选“感动中国”中的事例就不适合了。可选一个身边一个人,写爱的故事,当然不一定是爱自己,自己爱他人也可以,只要是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就可以。所要注意的是,《爱在身边》与《爱在我心里》又不一样,《爱在我心里》是写自己,《爱在我身边》是写他人。也可以选择诸多的生活片断,写不同人物的爱的表现,突出“爱,并不遥远,就在每个人身边,在社会的每个角落”这一主题。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篇记叙文,完成后面

怀抱太阳的月亮       叶轻驰

①对于月亮,母亲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②母亲读过大学,在那个年代,算是少有的女知识分子。文人爱月,女文人更爱月,这点在母亲的身上印证无遗。从年轻时起,一到晚上,母亲喜欢坐在院子里,身边点一盏煤油灯,手捧一本书,在一地月光中静静地沉迷在书中的世界里。

③可后来,母亲终究没能圆自己的梦。母亲的梦想,就是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中,教一群可爱的学生,每晚都能沐浴在山野中的月光中。可毕业那年,外婆生了场大病,身体从此三天两头地出问题。外公去世得早,外婆膝下仅有母亲这个独生女。无奈,母亲放弃了梦想,回到城里教书,陪伴在外婆身边。

④一样的月亮,只是城里的月光少了些纯净,多了几许嘈杂。对于母亲来说,这是她一直引以为憾的事。

⑤在那个时代,家家户户都是儿女成群,唯有母亲家里,竟只生了她一个。可每次说起这事,外婆总带着骄傲的神情说,自己只生了一个,却比别人家的成群儿女都管用!确实,母亲至孝,将外婆照顾得无微不至。

⑥后来嫁给了父亲,母亲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有条。父亲身体本来不好,在母亲的细心调养下,反倒日渐好了起来。有一段时间,为了让父亲专心工作,母亲还请了长假,专门照顾父亲的生活。后来,在母亲的支持下,父亲的工作渐渐出了成果。别人家的老夫老妻三天两头吵架,可父亲和母亲生活了大半辈子,却不曾红过脸。父亲不善言辞,可每次和旁人提及母亲,脸上总是难掩的幸福。

⑦再后来,有了姐姐和我,母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中,母亲如那温柔的月光,照拂着我和姐姐的成长。在那个物质并不丰裕的年代,每次单位发了东西,母亲总是先分出奶奶和外婆的那一份,然后是父亲和我们姐弟的。轮到母亲时,往往便所剩无几。

⑧母亲是个传统的女人,一生为了父母、丈夫和子女,却甚少考虑到自己。其实,如母亲这般的女子,在很多家庭中并不少见。也许,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

⑨有一次,见到母亲坐在阳台上,在月光中,微微眯着眼睛,一副陶醉的样子。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母亲便是那怀抱着太阳的月亮。她的一生,都围着太阳转。而她生命中的太阳,是父母,是丈夫,是子女,却不曾是自己。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突然明白了母亲的月亮情结。母亲对月亮情有独钟,也许正是因为在月亮中,她看到了自己的人生。

⑩中秋节临近了,这是母亲最喜爱的节日。我想,今年的中秋节,应该让我们几个子女做那个怀抱着太阳的月亮。而母亲,才是我们生命中应该拥抱的太阳。

1.母亲对于月亮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文中多次写到她在月光下的所做所想,请一一概括出来。

2.联系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含义。

(1)外婆总带着骄傲的神情说,自己只生了一个,却比别人家的成群儿女都管用!

(2)父亲不善言辞,可每次和旁人提及母亲,脸上总是难掩的幸福

3.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⑦段中的划线句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意外赔偿

(1)那年初春,我在房前的小院里种了一些蔬菜。悉心栽培了数月,到仲夏时院子里已是满眼油绿,让人看着心醉。每天我都在这里盘算着能有多少收获。

(2)那天天气极好,阳光柔和,没有一丝风。看着蔬菜大多已经成熟,我兴奋地给朋友们打电话,邀请他们来与我分享劳动成果。打完电话,我便骑着单车到附近超市购买烹调所需的调味品。

(3)两个小时后,我提着沉重的购物袋推开栅栏门,发现院子的地上凌乱地散落着一些嫩绿的菜叶。天啊!我的蔬菜转眼间已是叶落茎断。这是谁跑进来践踏了我的劳动成果?

(4)突然,一个黄白相间、圆鼓鼓的家伙在蔬菜间蹒跚挪动,不时抖动着翅膀发出“嘎嘎”的叫声。我站在那里,气得一时说不出话来,真不敢相信这么一个小东西会把我的菜园糟踏成这个样子。

(5)和鸭子是讲不通道理的。但是,我决定要为自己讨个说法。我想起住在隔壁的那个老妇人养了几只鸭子。甚至听人谈论过,那老妇人几十年守寡,性格古怪,与周围的邻居很少讲话,她唯一的喜好就是饲养一些小家禽

(6)我按捺着心中的恼怒,用力敲开了她的房门:“请问夫人,您养的鸭子都在您的院子里吗?”

(7)她没有吱声,默默地从我身边走过去,弓着腰用她那干瘪的手指指点着地上的鸭子。她反复数了几遍,然后转过头呆滞地打量着我。看得出,她的目光中带着许多疑问。

(8)“如果少了一只的话,那么它现在正在我院子里美餐呢!”我直截了当地说。老妇人愣了一下,一言不发地跟着我到菜园子里去找鸭子。

(9)此时,那鸭子依然不停地啃着我的蔬菜。老妇人快步跑过去抱起鸭子,然后站在那儿静静地等待我的发落。

(10)“夫人,让我说您什么好!请看好您的鸭子,这样的事我不想再看到……”我气愤地说,但不失礼貌。

⑾老妇人颤巍巍地点点头,一言不发,而后抱着那只鸭子蹒跚地走了。

⑿几个月后,老妇人搬走了。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她,而那场菜园“风波”也被时间渐渐淹没了。

⒀圣诞节到了,轻柔的雪花把快乐的夜晚点缀得宛如仙境。晚上,我邀请了数位挚友到我家共度圣诞之夜。我们正开怀畅饮,门铃突然响了,邮递员给我送来了一个邮包。邮包上没有寄出的地址,邮包外面夹着一封信,上写:亲爱的孩子,你好吗?我曾住在你的隔壁。半年前,我养的鸭子损坏了你的菜,给你带来了极大的不快,我一直很内疚。今天是圣诞节,我要送给你一样特殊的礼物,请一定收下,因为这代表着我的深深歉意。

⒁我拆开包裹,轻轻剪开深色的密封塑料袋,一只焦黄流油、香气四溢的硕大的烤鸭赫然出现在我的面前。烤鸭的脖子上挂着一张塑料纸片,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小姐,因为品尝了你种的菜。所以我才长得如此肥硕。”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第(5)段画横线句属插叙,请你说说其作用?

3.文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你说说下面两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第一处:那天天气极好,阳光柔和,没有一丝风。

第二处:圣诞节到了,轻柔的雪花把快乐的夜晚点缀得宛如仙境。

4.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一说老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5.结合全文,写出标题“意外赔偿”的含义。

 

查看答案

阅读《古代寓言故事二则》,完成后面题目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横线字词

其足(  )  归取之( )  遽其舟( )  不亦乎(

2.句子翻译

(1)何不试之以足?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两则寓言故事,讲述了怎样的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题目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加以描述。

2.后两句诗中的“莫嗔”、“却喜”,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

 

查看答案

学校积极贯彻市、县教育局会议精神,深入开展了“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请你积极参与此次主题教育活动,并完成下列题目。

(1)【活动宣传我参与】请为该校“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以向社会做更广泛的宣传。

(2)【活动感言我畅谈】同学们积极参加学校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校广播站记者对你进行现场采访,面对镜头,你想说些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