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买鸭捉兔 苏轼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① ,买一凫②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③。凫...

 

买鸭捉兔

苏轼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 ,买一凫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投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他兔否?”

【注】鹘(hú):一种打猎用的凶猛的鸟。凫:野鸭子。掷之使击:把凫投放出让它袭击兔子。投:掉落。其分:是我的本分职责。谓尔:以为你。搦(nuò):持握、捕捉。

1.选出下列文言语句中的“而”与“将猎而不识鹘”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八则》)

B.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郑人买履》)

C.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梵天寺木塔》)

D.拔山倒树而来 (《幼时记趣》)

2.翻译下列句子。

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投掷之苦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则寓言蕴含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2.我是一只鸭子,杀死我并吃掉(我),这是我的本分,(你)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强加于我呢?(意思对即可) 3.示例:选用人才务必要避其所短,用其所长。不然的话,就会像该文描写的猎人那样,不但捉不住兔子,而且白白糟踏了鸭子。(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C(和例句一样的意思,表示转折,译为但是。A项表承接,B项表修饰,D项表承接,不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如:“食”是动词吃的意思。“奈何”是“怎么”的意思。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作者通过鸭子的这些风趣幽默、令人发笑的语言,善意地讽刺了那个猎人。文章刻画鸭子的形态,用“蹒跚”一词来形容鸭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样子,既表现了鸭子的形体特征,又说明它不是捉兔子的材料。并用鸭子拟人化的语言,来表现它不被合理使用,反吃投掷之苦的委屈和略带嗔怒的情绪。当鸭子知道猎人是因为不识凫鹘,不是存心要它吃苦,便又转嗔为喜,举起宽厚的掌子,说了句笑话。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十余岁______2不亦乎?______3数小舟_____4知其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查看答案

爆竹的记忆

小时侯过年最大的乐事是放炮。    

尚未进入腊月就开始一分两分的攒钱,为的就是买鞭炮。鞭炮终于买了,就把它藏到一个安全妥当的地方,每天都去查看,看看还在不在,少了没有。这样的一种揪心般的幸福一直漫长的持续着,直到大年夜。                     

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父亲已经起床,在外面放了3响大雷炮。那是开门炮。新的一年的大门算是响亮的开启了。在母亲的吆喝声中,我们也睡眼惺忪却是兴奋无比的从床上爬起,穿好新衣服,从自己的鞭上揪下几枚小炮,穿过父亲三声开门炮的余响,走出门去,进入新的一年。

不论谁家的孩子,每人都只有一挂一百响或二百响的小鞭。要想让悠扬的炮声贯穿整个新年,就只有把鞭拆开,一个个单独来放,这样就可以一百次二百次的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响彻整个天空的巨大声响中,弄出自己的声音,这仿佛成了我们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发言。

我们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没有例外,因为所有的人家都是穷人,所有的孩子都是穷人的孩子。我们最为奢侈的享受是挤着看谁家的父亲高高挂起一挂鞭,点燃后开始连续的爆响,我们便一窝蜂似的涌到那位父亲的脚下,拼命抢拾那些没有放响的小炮,都顾不上头顶正在燃放的鞭炮,更顾不上大人们夹杂着嬉笑声的叱喝。

临近早饭时,家家户户门前便只剩下落红缤纷。与凌晨时分连续不断的爆响相比,此刻是难以忍受的寂静。成群结队的孩子逡巡在各家门前,低着头,仔细的搜寻着,指望能有意外的收获。但是,除非特别幸运,否则是不可能有所发现的。这时候,就只好动用自己的库存。从口袋里摸出一枚小炮,迅速的点燃,把它抛向别的孩子,那孩子还没来得及躲闪,小炮已凌空炸响。

这时候便听到母亲歌声一般嘹亮的叫声,那是开早饭了。这样也好,口袋里的剩余还多,吃过早饭,再慢慢来放。整整盼望一年的春节,就这样轰轰烈烈的来到了。我们在灶台边端起饭碗,看看确是一年的好饭菜,而又想着下一顿,便满心都是高兴。

不知为什么,奶奶却跟母亲说:“唉,又是一年了!”母亲居然响应道:“唉,年年难过年年过。”奶奶和母亲总是这样悲观,她们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她们给全家人做新衣服,做饭,做春节待客用的所有的一切,她们从腊月忙到正月,差不多有半个冬天都在准备过年,然而当这一天终于来到时,她们却要长嘘短叹。这使我们难以理解,也不愿去理解,我们只一心想着去放炮。

1.本文围绕爆竹回忆了哪些有趣的事?请简要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加横线词句的具体含义。

(1)这样的一种揪心般的幸福一直漫长的持续着,直到大年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临近早饭时,家家户户门前便只剩下落红缤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写得童趣盎然,令人回味无穷。请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走一步,再走一步(节选)

莫顿·亨特

时间一分 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 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 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 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中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 ,“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在另外一个落脚 点。”我双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 强壮的手臂中 。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办要记下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 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选文开始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明知孩子有摔下来的危险,然而父亲却不去救他,你如何理解父亲的做法?

 

3.从课文内容看,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4.选文最后说“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查看答案

综合实践活动

1.图书馆是习的天地。大量的藏书,折射出人类社会的历程,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成果。通过开展“走进图书馆”的语文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收获?至少写出2点

                                                                             

2.在“走进图书馆”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你发现本班的宋明同不爱惜从图书馆借阅的书刊,导致书刊封面破损,书角卷起。你会怎样劝说宋明改正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之一,全书的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可分为三类: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狼和小羊》、《猫和鸡》;二、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蚂蚁和蝉》《骆驼和宙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