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由是感激        

(3)深入                        (4)以其咎(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作者回忆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分别是                   

、先帝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4.读了这几段文字,你认为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感动激励。(3)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4)表明、显扬 。 (每空一分) 2.(4分)(1)只求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中闻名显达。 (2)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使命)交付给我,(如果)没有完成,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每题2分) 3.(4分)(先帝)三顾茅庐(1分)(先帝)临危受命(1分);表达作者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2分) 4.(3分)诸葛亮是一个淡泊名利、知恩图报、做事谨慎、聪明机智、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至少答出3点)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卑鄙”“感激”古今异义,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于”“效”,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要求学生细读课文,然后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情节总结概括即可。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分析。诸葛亮回忆往事三顾茅庐、临危受命,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写出他无意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填空。

(1)吏禄三百石,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观刈麦》白居易)

(2)已是黄昏独自愁,____________________。(《卜算子·咏梅陆游

(3)簌簌衣巾落枣花,_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苏轼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李清照

5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写自己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主旨句是:                             

7)《陈涉世家》中最能表现陈胜、吴广决心起义这一行为的句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活动。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请你参加下面的活动,按要求完成任务。

(1)请你用一句话为下面的新闻拟写一则标题。(要求:不超过24个字)

今天是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以国家之名,举行公祭仪式,向77年前那场屠城中消逝的30万无辜生命致以最高祭奠。

上午十点零一分,南京城上空响起了尖利的防空警报声。此时,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国家公祭仪式现场,所有参加者都低头为死难者默哀,而行驶在南京大街小巷的机动车已纷纷停下,鸣笛志哀。之后,在安魂曲的乐曲声中,16名礼兵抬着8个巨大的花圈,缓步走上公祭台,将花圈安放在“灾难墙”前。

(2)祭文,祭祀或祭奠时表达哀悼或祷祝的文章。阅读下面四则材料,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祭文在不同方面的四个作用。

材料一:“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可谓“祭文中千年绝调”。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名为叔侄,情同手足。在这篇祭文中,韩愈用对话的方式,抒写对亡侄的哀悼之情,如泣如诉,感人肺腑。

材料二:“桥山虽高,不及吾祖隆德;沮水攸长,难尽我辈深情。陋文以祭,素肴以奉,虔诚以表,舞乐以祊。尚飨!”(《公元2014年清明公祭黄帝祭文》)黄帝被尊奉为“华夏始祖”。作为黄帝陵所在地的陕西省,每年都要举行祭祖大典并撰写祭文,以追怀祖先艰苦创业之精神。

材料三:重庆文化学者王康先生在《戊子清明祭文》中写道:“三百四十万热血男儿血沃沙场,二百一十四名英年将领从容殉国。其碧血常新,……常昭中华而永垂不朽。”他用祭文还原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勋。

材料四:“时逢盛世,国耻长铭,强军强国,实为和平。……今开公祭,举国之名;举杯三酹,以慰亡灵。”写于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这篇祭文,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凝聚的民族精神。尊重历史,敬畏生命,国家的意志与信念,正与普通人情相融。

答:                                                                       

(3)抗战岁月里,重庆一度汇集了众多的国内外风云人物。他们的旧居或一些重要活动的地方都作为重庆的抗战文化遗产被保留下来。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向中外游客展示重庆厚重的抗战文化呢?作为重庆市民,团市委邀请你向旅游局提出两条建议。

                                                                          

                                                                          

 

查看答案

有的词语有多项意义,请在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使用其不同的意义,写一小段话。

示例

风雨:昨夜一场风雨过后,山峦青翠干净,我的心也渐渐沉静下来:人生本多风雨,只有在挫折中不丧失信心,才能继续前进。

备选词语:果实、沉淀、灿烂

选词:

造句: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下列三句话,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水总是能给人以无限的哲思灵想:水是柔弱刚毅的——柔情似水,水滴石穿,水是善良邪恶的——               ,水是多情决绝的——_                  ,水是快乐痛苦的——               。看不透的水,说不尽的水。

①望穿秋水、覆水难收     ②久旱甘霖、水深火热     ③如鱼得水、龙落浅滩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 ②①③

 

查看答案

下面各种理解或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

A.通过书信的形式,傅雷劝慰、激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高峰。

B.《陈涉世家》节选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隆中对》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C.《沁园春·雪》“须晴日,看红装素裹”运用了虚写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想象的雪后初晴,艳阳高照的娇美景色。

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是为批驳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错误观点,鼓舞民族自信心而写的。采用了驳论的论证方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