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傍花村寻梅记 【清】孔尚任 维扬城西北,陵陂高下...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

傍花村寻梅记    【清】孔尚任

维扬城西北,陵陂高下,多瓦础荒冢。唐人所咏十五桥者,已漠然莫考。行人随意指为此地云。地接城堙,富家园亭,一带比列,箫鼓游舫,过无虚日。溪流转处,一桥高挂如虹,谓之“虹桥”。自阮亭先生宴集后,改字曰“红桥”,而桥始传。旧有花村在桥东,今已墟矣。傍花村者,花村之附庸也,岿满分5 manfen5.com然独存焉。一酒旗出竹林,飘扬有致。主人爱梅,红白绿萼,参差种之。花时与竹篱茅屋相映,梅之精神倍出,富贵家满分5 manfen5.com不知也。戊辰正二月,多雪雨,逗留梅信,至花朝方盛。箫鼓游舫,皆集红桥,独留此数株老梅,为冷落薄游者吟诗买醉之所。余闻而羡之,遂醵酒钱、唤笙歌,作竟日欢。同一饮也,觉饮于旗亭,较饮于名园胜;同一诗也,觉入于歌者之口,较入于选楼胜。安知今日之红桥,不胜于十五桥;后日之傍花村,不胜于花村也哉!

【注】①花朝:传说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称为花朝。②醵:凑钱。③旗亭:酒楼。④选楼:在扬州。原为隋时曹宪故居,因以《文选》教授生徒而得名。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一带列(        )        (2)作竟日欢(       )

(3)势竞上(        )        (4)又何焉(       )

2.下列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啮人              属予作文记之

B.岿独存焉          吴广以为

C.桥始传            日出林霏开     

D.不知有汉          当立者公子扶苏

3.翻译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安知今日之红桥,不胜于十五桥;后日之傍花村,不胜于花村也哉!

4. “箫鼓游舫,皆集红桥”,而作者却独赏“富贵家不知”的“梅之精神”,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1.(1)靠着,挨着(2)整天(3)凭依,凭借(4)参与(一空1分) 2.C(3分) 3.(1)(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2分) (2)这是尽了自己职分的一类事情啊,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2分) (3)怎么知道今天的红桥不会胜过(当年的)十五桥,今后的傍花村不会胜过(当年的)花村呢!(2分) 4.不盲目从众,保持独立、高洁的美好品格。(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C二者都是表“承接”;A:介词/连词;B:……的样子/这样;D:竟然/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要求翻译的句子中往往有一些关键的词,这些词往往是一些实词,他们影响着句子的含义,当然,在老师阅卷时这些关键的词就成了评分的 “分点”。于是我们又回到了“词语解释”上来了。这就是所谓的“拆分”,然后把这些“拆分”出来的词再进行“整合”成一句话。整合不是作简单的加法,整合后的句子还要通顺流畅。为了做到通顺流畅,我们可以将省略的部分补足,甚至可以添一些辅助性的词语让语句更合理通畅;有时候还遇到一些特殊的句式,这些文言句子的语序与现代汉语的不同,翻译的时候要将他们调整成现代汉语的语序。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

寒 夜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来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语文综合实践题

罗家伦在《学问和智慧》里写道:“有智慧的人……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请参与下面一些小问题的探究活动,尝试开启自己的智慧之门。

【经典里的“智慧”】朱光潜先生说,读小说不能仅仅读故事,更要通过感悟、品味、欣赏,读出故事背后的诗意。这诗意就是对社会与人生深刻而独到的发现和认识。

(1)《格列佛游记》第三章描写了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作者这样设计的用意是什么呢?

【生活里的“智慧”】现代社会,广告无处不在。有些广告,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有一些广告,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不良影满分5 manfen5.com响。

(2)右图中店名不妥,请给该店编一条幽默短信,以示提醒。

满分5 manfen5.com

[来源:Z-x-x材料:“低头族”, 是指如今在地铁、公交车,甚至大街小巷中那些个个都作“低头看屏幕”状的人。他们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

社区的朱阿姨:现在特别怀念以前的生活,女儿小华一放学就会跟自己聊天,聊学校的见闻,聊学习的感受,聊母女间的悄悄话。可是,现在女儿一放学回来就扑进小屋,捧上手机或平板与同学一聊就是几小时,对妈妈爱理不理。

(3)请依据上述材料,结合“低头族”危害,劝说朱阿姨的女儿改变“低头”习惯,多与妈妈交流。(6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默写。

(1)           ,在河之洲。              (《诗经》)

(2)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4)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5)晓战随金鼓,            。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6)做人不能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                              。          (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回答

(7)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余音绕梁、引人遐思之感。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塞外送别诗句是:“                       ”。       (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写。)

 

查看答案

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

青砖路,小灰瓦,马头墙,庭院深深。xún(  )着阵阵桂花香,踏着逶yí(  )曲折的谢家巷,蓦地kuī(  )见一圆月形门洞,门额上乃石刻篆书——“馥园”。“馥园”就像一朵百年牡丹静静地绽放在东关古街的满分5 manfen5.com一yú(   )。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林中小溪》是俄国作家普里什文的哲理抒情散文,本文采用第二人称方式述说,通过对小溪顽强精神的描写,透露了亲和自然的感情,表现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B.《故乡》《骆驼祥子》《多收了三五斗》都通过人物刻画,反映了当时农民凄苦悲惨的命运,揭示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腐朽。

C.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他写的《白鹭》就属于前一类,而《石榴》则是后一类的代表。

D.《曹刿论战》记叙了战事的全过程,重点写战前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评论和战后取胜的原因的分析。本文选自《左传》,相传是春秋时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