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题。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题。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  何加:

(2)所识穷乏者我与  得: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是亦不可以已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3.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 (2)感激(1分) 2.(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共4分) 3.对比论证法。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2分)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 【解析】 1. 试题分析: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这里“得”古今异义,感激。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处“身死不受”和“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对比,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如果内容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那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

春光好

(宋)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 ①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①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1.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词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任选其一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材料探究

最近全国多地出现长时间、大范围雾霾天气。造成雾霾的罪魁祸首PM2.5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PM2.5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也叫可入肺颗粒物。PM2.5主要来源于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有毒的残留物。PM2.5因为颗粒细小,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材料二】2013年1 0月、12月份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级别情况分布表。

空气质

量级别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严重污染

10月

7.2%

24.4%

24.7%

13.5%

20.2%

10%

12月

4.5%

59.0%

29.0%

5.5%

1.7%

0.30%

(1)阅读材料二,对表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探究,写出探究结果。

答:

 

(2)综合材料一、材料二,请写出一条治理污染提高空气质量的建议。

答: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简·爱》是由英国______         ________(作者)所写的一部世界名著。

 

查看答案

默写。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爱这土地》)

(2)而现在/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3)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4)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上赏;上书谏寡人之过者,受中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创设“清明”这个节日的人无疑是一个大智者。“山水”同在为“青”,“日月”同在为“明”。这里的“同在”,道出了天地的秘密,也道出了中国文化的秘密。______________。山因水不枯,水因山不浊;日因月不烈,月因日不晦。这一切 ,都在一种“大同”之中实现了。

A.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月之日少了温柔

B.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

C.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

D.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水之山少了情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