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取谛(dì) 揠(yà)苗助...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取谛(dì)         揠(yà)苗助长           B.隽(jùn     急不遐(xiá)择

C. 木讷(nè)       明眸善睐(lài)          D.皱缬(xié)       别出新裁

 

C 【解析】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A“取谛”应写作取缔;B“隽永”应读作“juàn”,“急不遐择”应写作急不暇择;D“别出新裁”应写作别出心裁。故选C。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课文默写

①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⑥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⑦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⑨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查看答案

作文

题目一:有一首歌唱道:“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 她在辛勤的工作中, 她在艰苦的劳动里。…… 她在精心的耕作中,她在知识的宝库里。”请以“幸福”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题目二:动力缘于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 写出真情实感。③ 不少于600字

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查看答案

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唐太宗)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藁,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其大略如此。朕顾思之,恐不免斯过。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也。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

【注释】①鉴:镜子。  ②亡:通“无”,丢失,没有。  ③比:最近,近来。  ④藁:通稿  ⑤止:通“只”。  ⑥笏(hù):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拿的一种长板,用象牙或竹、木等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恢弘志士之气                        陛下平明之理          

⑶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⑷可衣冠                

2.翻译下面句子。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甲】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的第三条建议是“                        ”, 【乙】文中魏征在遗书中给唐太宗所提的意思相近的建议是“                             ”。

(用原文回答)

4.从选文中看,你觉得诸葛亮和魏征有什么共同点?

 

查看答案

知足常乐

人生在世,经历和境遇各不相同,如何面对,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人生一辈子,生老病灾、喜怒哀乐,几乎无所不包,需要一个好的心情去适应。这个好的态度、好的心情,就是知足常乐。

富与贫、乐与苦,都是生活的内容,没人能够回避。如果总是觉得上天对自己不公平,命运在亏待自己,就会心理不平衡。心理一失衡,就觉得这也不顺心、那也看不惯;就会这山看着那山高,即便原有的愿望得到了,马上又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欲望就成了一个永远也填不满的坑。贪心不足,让人烦恼忧愁,还会被贪欲一步一步地引向灾难的深渊。人的生活条件在逐步得到改善,实现了所谓的“人往高处走”,可结果却是因为不知足而最终断送了自己。

有些人就能以一颗平常的心平静地面对生活。不论是富裕还是贫穷,是身处顺境还是身处逆境,都能做到不怨天尤人、不悲观失望、不自暴自弃。在他们的心目中,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生活给予自己的一切。正像清朝倪元坦所说:“别人骑马我骑牛,自觉无言叹不如。君试回头一察看,道旁还有赤脚汉。”以这样的心态看待生活,就会知足常乐,就会觉得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阳光。

知足常乐是一种情怀。“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表达的是诸葛亮知足常乐的高雅;“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显现的是陶渊明知足常乐的悠然;而“布衣桑饭,可乐终身”,则是一种知足常乐的朴实……当然了,抛开名人不论,知足常乐不过是一种平平淡淡的情怀,知足常乐的人过的是一种平平淡淡的生活,然而,正是这种平平淡淡,才体现了人性的本真。

作为一种情怀,知足常乐用于内心,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之中捕捉快乐;用于处世,则能够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之中不断发现美景、好人,在将自己融入自然、融入人群,与之和谐相处的同时,还会以自己良好的心态感染自己周围的人,与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因为,知足常乐,就会低调做人,不恃才傲物;知足常乐,就会埋头做事,不事张扬;知足常乐,就总能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待人谦和;知足常乐,人生会多一份从容,多一些达观。这样,世界就会多一份爱意,人类就会多一份关怀,社会就会多一份和谐。

知足常乐是————。有人把幸福看做是对财富的拥有,拥有得越多,得到的幸福就越多。其实,物质财富的多与少从来就不是绝对的,足与不足也只是相对而言。

幸福是什么?说到底,幸福不是对物质的拥有,而是一种感觉。一个人,只有当他觉得自己幸福的时候,他才拥有真正的幸福。相反,他若是觉得自己不幸福,即便是拥有金山银山也无济于事。其实,老子的“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已经把祸福与知足、不知足之间的关系讲得再清楚不过了。由此演绎出的“知足者常乐,贪婪者常悲”,就更加透彻、明白。

很显然,知足与快乐相关,知足与幸福相连。有了这种关系,即便人生不称心的事十有八九,也能自足自乐;即便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也能颐享天伦。这种幸福的感觉,是终日泡在荣华富贵中却永远没有满足感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1.作者认为以知足常乐的心态看待生活有哪些好处?

2.文中第二、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三段 以这样的心态看待生活,就会知足常乐,就会觉得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阳光 一句中“这样”具体指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4.第四、五段论述了分论点“知足常乐是一种情怀”,那么,第六、七段论述了一个什么分论点?请结合上下文在第六段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

5.班里举行“知足常乐”与 “不知足常乐”辩论会,请你为“不知足常乐”这一观点写一段辩论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