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 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长跪而   臣亦尝兵说魏昭王   亲尝教以   许由无天下之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3.请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

4.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1.答案:①道歉 ②用,拿 ③兵法 ④牵累 评分:每小题0.5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大王您如果没有争战之国所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什么去抵御他们呢?。 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唐雎: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正气凛然。郑同:有谋有略、善于辞令、机智聪慧,谦虚文雅 评分:每个人物1分,答出1点得0.5分,答出两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4.答案:唐雎:针锋相对,直言相谏。郑同:迂回曲折,委婉劝谏。 评分:答对一个人物得2分,全部答出得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释时一定要注意结合语境,而且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的情况。如本题中,要注意谢是古今异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何以”是倒装句式。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唐雎是用拼命的方式据理以争,不妥协不屈服。而郑同则是用自己的机智聪慧,谦虚文雅来赢得胜利。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抓住“劝谏”这一中心,回顾两文情节,比较人物言行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这首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该作品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下面是某省教育厅公布的该省学生体质状况最新监测结果。(箭头代表升降幅度)

监测项目

升降幅度

监测项目

升降幅度

身高

肺活量

体重

视力

胸围

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

 

材料二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某军区新兵训练,55%的新兵怕跑步,跑不动,跑不远,一累就虚脱。新兵一连进行站军姿训练,不到20分钟,全连117名新兵中,竟有9人晕倒。

材料三据报道,为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引导学生们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成长为共和国的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建设者,“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4月29日全面启动,“山东省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也随之启动。

(1)根据材料一、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阳光体育运动”中“阳光”有哪两层含义?请为“阳光体育运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下边是某名著的插图,请认真观察,完成下面的填空。

插图出自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中的《       》。本书通过              等情节事件,塑造了画面中的主人公       这一“忠武郎”英雄的形象。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填空。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                      ”借用典故表达了期望得到重用以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愿望。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                       ”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武陵春》中的“                      ”化虚为实,形象地表现了愁之深,被词论家赞为“创意出奇”。

《沁园春 雪》中以“                      ”两句,化静为动,极传神地描写了我国北方特有的雪景。

陈胜吴广乃谋曰:“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这幅画的内容,合理想象,写一段表现其意境的话,要求:①描写和抒情相结

合。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不超过100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