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父亲的眼神 ①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

阅读下文,完成题。

                    父亲的眼神

①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

②那是在我上中学时,因为有“瘸腿科”,加上当时传说文理不再分科,所以,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成绩却出奇地差。这样的情况下,肯定高考无望。因此,高一期末考试前,我彻底失望,回到家里。

③因自觉惭愧,回到家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到田里帮忙。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二流子”的。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再上学,反正学不好了,还不如回家种田。

④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他对我寄予很大的希望,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他不想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进去我的话。我不怕父亲发火,却怕父亲的沉默。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在身上像虫一样爬,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好意思停下来……

⑤中午,回家吃过饭,父亲仍然没有就我退学的事发表意见。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这沉默,让我忐忑不安。

⑥吃过饭,父亲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然今年地瓜就收不到了。”我拿起锄头就走。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

⑦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汗水把我弄的睁不开眼晴,要在学校,现在正是午睡的时侯,我早已经呵欠连天了——看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着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着了。

⑧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不屑、鄙夷,也有悲哀、绝望,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说不出的内容……

⑨“当庄稼人你也不够格,躺在地头睡觉庄稼就会长出来?你那个样,二流子也比你强。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年。赶快起来!”

⑩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他的后脊早已经流下汗来了,不是热汗,是冷汗。

⑾当天晚上,回到家,我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提着胳膊上已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锅粥。

⑿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把我推起来。一睁眼,又是那眼神……我坐起来,恶狠狠地说了一句:“我要上学!”

⒀后来的事情很简单。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再后来,到电视台当上了一名记者。   

⒁尽管远离家乡,远离了父亲,但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回想起来就让我不能忘怀。

时至今日,我最喜欢的歌还是蔡琴《你的眼神》。这首歌的旋律很美,很忧郁,很沉静,很悠远,父亲的眼神没有这么美,但我想起来却抑制不住自己汹涌的感情。走到院子外,望着满天的繁星,我不由喃喃自语:“山一样沉默的父亲,我忘不了你的眼神!”           (选自《青年博览》  作者黄赋,有改动)

1.“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2.“我坐起来,恶狠狠地说了句:“我要上学”中的“恶狠狠”体现了“我”什么心理?

 

3.“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年。”“父亲”用朴素的话道出了深刻的生活哲理,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4.“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回想起来就让我不安。”请根据文章说说为什么父亲的眼神会让“我”不安。 

                                                                                                                 

5.“我的心乱成了一锅粥”一句表现了“我”复杂的内心情感。请揣摩“我”当时的心理,写一段表示心理活动的文宇。(字数在30字左右)

 

 

 

1.(2分)结构上总领全文;内容上点明题意(表明父亲的眼神对“我”影响之大)。 2.(2分)写出了‘我”痛下决心、发愤求学的心理。 3.(2分)有耕耘就有收获,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意对即可) 4.(2分)害怕自己没有理想,放弃追求;怕对学习、工作等还不够尽力;怕愧对父亲。(意对即可) 5.(2分)此题答案开放。可以写因承受不了田间劳作所带来的肉体上的痛苦,无法承受回校求学而高考无望的精神折磨,愧对亲人的愧疚心理,想要赌气争气又不能的无奈,要求上进、奋发努力的决心等等交织在一超的复杂心理。 【解析】 1. 试题分析: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此处结构上总领全文;内容上点明题意。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作者感受,概括出作者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内容设计合理,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章,完成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 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 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 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

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 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当“我”听到阿长买了《山海经》后,是怎样的一种精神状态?请用原文回答并指出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方法。

 

2.“我”对阿长产生敬意的原因是什么?“我”对阿长的评价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4. 结尾一句是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概括选文中“我”对阿长思想感情的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两则选文,完成题。

   (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含义。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选贤能,讲信修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 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4. 根据选文,请分别写出出自(甲)文和(乙)文的一个成语

                                                        

5.甲文描绘的理想境界和乙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查看答案

填空

满分5 manfen5.com⑴东皋薄暮望,                 。          ( 王绩《野望》 )

                   ,北风江上寒。     (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

                 ,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⑷常恐秋节至,                     。      ( 汉乐府《长歌行》 )

⑸荡胸生曾云,                     。    ( 杜甫《望岳》 )

⑹晴川历历汉阳树,                 。        ( 崔颢《黄鹤楼》 )

⑺其两膝相比者,                     。(魏学洢《核舟记》 )

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 )

 

查看答案

请仿照划线部分写句子,表达对母爱的赞美。

母爱如细流,静静流淌在我们的生命中。一声声叮咛,母爱的呵护似摇篮般舒适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蜡烛》------西蒙诺夫------苏联作家------小说

B 《信客》------余秋雨-------当代作家------散文

C 《桥之美》------吴冠中------当代画家------说明文

D 《核舟记》------魏学------明末------《虞初新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