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抚弄 荫蔽 惭愧 浑为一谈B.肥硕 威...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抚弄  荫蔽  惭愧  浑为一谈B.肥硕  威慑  寥廓  滚瓜烂熟

C.尴尬  清冽  发髻  整装带发D.栅栏  抖擞  憔悴  洗耳公听

 

B 【解析】 试题分析:A中应是“混为一谈”;C中应是“整装待发”;D中应是“洗耳恭听”。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蓄( chǔ)   妹(zǐ)        息(bǐng)    (tuó)

B.捻( cuō)   大(nuó)       (yùn)     杂(cáo)

C.分(qí)     忽(shū)     号(chuō)    那(chà)

D.须(yú)     (huái)    息(qī)     曲(quán)

 

查看答案

我们每个人都曾收到过礼物,它可能是一个价格昂贵的玩具,一本引人入胜的课外书;抑或是一句真诚的祝福,一个温暖的拥抱;甚至可能是一片绿叶,一缕阳光……

请你细细回味,以“最好的礼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

 

查看答案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班级将开展一次以“漫游语文世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来的两幅对联,你认为它们贴在什么店铺门口比较合适呢?(任选两联作答)

A联:凭此登堂入室,任君步月凌云。      

B联:好将妙手夸针巧,漫把春光细剪裁。  

C联:虽是毫末技巧,却是顶上功夫。     

(2)我们可以用拆字法体会古人用会意法造的字。例如“休”,左为一个人,右为一棵树,以人靠树表达休息之意。试运用这一方法,分别说出下面两个字的意思。

①鲜:

②埋: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

 

包利民

总有一种声音在梦境深处响起,如细细的雨洒落大地,如轻轻的风吹过满树的叶子,那“沙沙”的响声从遥远处传来,常常让梦里一片温暖。我知道,那是磨石磨刀具的声音,曾经在成长的岁月中无数次响起,却又穿透如此漫长的光阴,落进我的梦里,落进我的心底。

那时的磨刀石还不是有多精美的,其实就是从外面捡来的可以适合磨刀的石头,略微打磨周整就可以了。每一家每一户都有,是生活中必不可少之物。我们更多地叫它们磨石,因为它们不仅可以用来磨各种刀具,还能磨许多东西。我家的那块磨石就很大,也是长条形,就在院子的仓房旁,挨着仓房门侧的那块大青石。

闲暇的时候,家里的大人会在磨石上磨镰刀或者铡刀等常用工具,磨的时候,要不停地在磨石上洒水,是为了降低刀具由于摩擦产生的高温,可以使刀具不变形。而磨东西最多的,就是姥爷,那块磨石也成了姥爷的最爱。

在晴好的每一天里,在没有活时,姥爷都会在磨石上细细地磨那些木匠工具。即使那些锛刨斧锯都已经很锋利,也依然磨得亮亮的。通常是在大磨石上先粗粗地磨一会儿,然后姥爷会拿出几块很小的细磨石,再细细地磨。常常是在午后,那沙沙的声音就会响起,那个时候,听着那熟悉的声音,竟会很安心,睡得无比踏实。可是在多年后,在某些酷似从前的午后,在睡梦中,猝然重逢之下,我竟从那美好的旧梦中惊醒。

那块石头由于长年的使用,上表面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平整,已经向下凹了很深,就像弯月的曲线。已不知姥爷守着它过了多久,石面上的工具已经换了不知多少茬,那一双粗糙的手与石面的细腻相对比,差距越来越大。姥爷就这样磨走了无数春去秋来,磨得秋霜纷飞染白了发,磨得腰身同石面一起渐弯。而那沙沙声音也在老宅里响了无数的日子,将时光漾起无数涟漪,虽如今远隔千里,却依然波荡着我的心弦。

有那么一个中午,睡下,却没有听到姥爷磨刀时的声音,一时竟是睡意全无。出去看,磨石仍摆放在仓房的门侧,七月的阳光在上面驻足,却是不见姥爷的身影。很是担心,怕姥爷受伤。在这块磨石上,他的手不知被割破了多少次,那双满是老茧的手,被那些磨得飞快的刀具轻易地划破。于是满村去寻,却见姥爷正在一户人家,对着一堆木头挥汗如雨。

姥爷把一个刨刃递给我,让我回去帮他磨一下。我很兴奋地跑回家,学着姥爷的样子,在石面上洒上水,便沙沙地磨起来。如此近地听着手下发出的声音,有着一种巨大的亲切感。后来从乡下搬进城里,姥爷把磨石也带着,在城市的小院里,他也经常磨他那些再也用不到的木匠工具。声音如故,只是姥爷常常磨着磨着就停下来,身前的磨石亦默然,仿佛被无边的寂寞包围。

后来姥爷去世,又搬了几次家,那块磨石也不知失落在何处。可是那陪伴了我多年的声音,常在记忆深处响起,却从未在梦里出现。那沙沙的响声,就像轻快地脚步,只是一瞬间就跨过了无数时光。

又一个午后,再次于睡梦中听到熟悉的声音,醒来,那声音犹在耳畔。推窗看,小区里来了一个磨菜刀的老人,正在七月的阳光下,在一块磨石上,奋力地推动粗糙的双手。我找出了家里所有的刀具,就蹲在那里看老人磨,听那声音直入心灵,隔着那么遥远的岁月,又有了久违的宁静与安心。

(选自《北方新报》2014年10月20日

1.说说“即使那些锛刨斧锯都已经很锋利,也依然磨得亮亮的”一句中“依然”的含义及其作用。

2.说说你对“在城市的小院里,他也经常磨他那些再也用不到的木匠工具”这句话的理解。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4.文章以“磨石”为题有什么好处?

5.文章最后一段可不可以删去?说说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

只想让你看到我

张军霞

小米在小区门口开了一家超市。最近,保安辞职回老家了,小区里丢东西的情时有发生,弄得人心惶惶。这天,小米注意到有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常在附近徘徊,并不买东西。这天,小米无意中抬头,望向对面五楼自家的阳台,一家三口的衣服晾在阳台上,被风吹得飘呀飘。

小米收回目光时,惊讶地发现那个女人居然也在抬头仰望,而她仰望的正是自家的窗户。小偷作案前都会观察盗窃目标家的情况,难道她就是那个来踩点儿的人?

小米想了想,拎起一桶水,哗啦一声泼到门前。女人往旁边躲了躲,犹豫了下,摸出两枚硬币说:“大妹子,买瓶水。”小米不吱声,把水递了过去,女人仿佛还想说啥,张了张嘴,却又讪讪地离开了。从此,小米多了一个心眼,随时留意女人的举动。她忍不住对丈夫说:“我看那女人真的不正常,天天在附近晃来晃去,总是往咱家这边瞧。”丈夫有点不耐烦地说:“她没事儿出门溜达不行吗?你别把人心都想那样坏!”

小米却还是不放心,那天晚上,忽然下起了大雨,她朝门外张望,吓了一跳:墙角处有个黑影,一动不动地站在雨中。黑影不是别人,还是白天那个女人。大雨将她浇得浑身湿透,她却还像白天那样,仰望着小米家。这次,就连丈夫也感觉害怕了,他轻声安慰小米:“明天我跟老板请个假,一定要调查清楚她的来历!”

第二天,没等小米的丈夫请假,那女人就出事了。女人仰起头望着空中,这时,一阵风吹来,小米晾在阳台的男式衬衣,忽然被风吹落了下来,还没等小米做出反应,女人却挥舞着双手,发出凄厉的叫声,一个趔趄栽倒在地上。

小米慌忙跑出来,抱起昏迷的女人,大声喊:“快来人,救命呀!”在女人被抬上救护车时,一个男子拨开人群,发疯般地扑过来,喊道:“娘,你怎么了?别吓我!”

小米认识这个男人,他就住在自己家对面。他从前做着很大的生意,总是开着一辆豪华的汽车进进出出,后来忽然赔得精光,就整天不出门,小米都好久没看到过他了。

女人只是受到惊吓,没有大碍,她从医院回来,特意找小米道谢:“大妹子,那天多亏了你呀。”小米不解地问:“不过是风吹落了一件衣服,你怎么就吓成那样?”

女人抹一把眼泪,低声说:“不怕你笑话,我儿子做生意赔钱,患了抑郁症,总说活不下去,他心烦,不愿意见人。我怕他真的想不开,就天天在这儿守着,万一他真的打开窗户,一下子就能看到我,就不会跳楼了。那天,我把那件衣服当成我儿子的身影了……”

小米抹一把眼泪,搬来一把凳子,对女人说:“以后,您就坐在这里,好好守着你儿子。还有,我丈夫认识一个心理医生,明天让他帮您联系一下吧。”女人对小米感激地点点头,然后抬头望着五楼的窗户喃喃自语道:“

                   

(选自《故事会》2015年第一期)

1.文章主要写了有关女人的五件事,请简要概括。

2.文中写道“女人抹一把眼泪”,“小米抹一把眼泪”,分析小米和女人流泪的原因有何不同。

女人因              而流泪。

小米因      而流泪。

3.从文中找出与画波浪线句子相呼应的句子,写下来。

4.结合前文内容为文章补出合理的结尾,写在文中的横线上。(30字以内)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女人是怎样的一位母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