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冰湖 陈彦斌 (1)“爹,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大网漂子,扔到船上。刚遛了几下就...

冰湖

陈彦斌

(1)“爹,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大网漂子,扔到船上。刚遛了几下就喊起:“大鱼!爹,上了一条大的!”“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2)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爹,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扔进舱里。

(3)“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

(4)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过来。他忙招呼儿子起网。他们刚把渔网拽到船上,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

(5)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力,还是顶不动。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便把两只船桨深深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往东南方向漂去。

(6)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来。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俩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子里一阵阵地犯糊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这么冷的天,湖随时都会封上。

(7)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围拢过来,涌动着的浪几乎瞬间就凝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船浆抵在光滑的冰面上,打着滑拢到船尾,船仍是一动没动。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拿起另一只桨砸下去。冰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冰碎了。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沙沙”响。

(8)他疯狂地砸着冰,儿子再把大冰块砸碎,渔船这才能前进一点儿。儿子没砸几下,“扑通”一声倒在舱里,挣扎几下没起来。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可他已顾不上儿子了,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朝冰砸下去。

(9)中午的时候,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此刻,他的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黏黏地贴在身上。他瘫坐在船舱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渗出的血结成了紫黑色的血痂。他几乎再也举不动那支松木船桨了,只想就这么躺着,好好喘息一会儿。可当他看见蜷缩在舱里浑身瑟缩、脸色发青的儿子,又站了起来,举起船桨。

(10)“咔嚓”一声,桨断了。桨头甩在冰上,滑出好远才停下来,孤零零地躺在冰面上。他凶狠地骂一句,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了的船桨,把它甩了出去。他直起腰来朝湖岸那边看去,隐隐约约看得出是村子附近那片柳树林。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咔嚓”的冰裂声,冰塌陷了,他下到水里。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

(11)“爹,你怎么啦?”儿子被冰碎声惊醒,挣扎着爬到船边,看到水里游动的爹,一下抓住他的手,哭喊着往上拽,“爹,你上来,上来呀,爹!”“放开手,爹……爹送你……回去……上学!”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到自己的身上。儿子越发哆嗦了,可他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12)湖岸那边有船过来了。他的眼前变得模糊起来,但是,手指却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选自《金奖小小说》,有删节)

1.请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将小说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父子俩遛网打鱼——  (1)  ——砸冰行船—— (2)  ——看到希望

2.试分析第(7)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3.笫(11)段画线句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

4. 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1.(1)遭遇风雪 (2)扒冰拖船(2分) 2.①渲染紧张气氛,突出环境恶劣②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③烘托人物形象,使“父亲”的性格更加鲜明。(3分) 3.运用短句, 表现当时形势的危机。运用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的描绘了父亲扒冰拖船的情景。4.①技艺娴熟,经验丰富②机智勇敢,顽强不屈③关心孩子成长。(结合文章内容略写出一点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情节的概括,在仔细阅读文段,根据提示的情节,划分出全文四个情节段,根据所示情节的表述形式用四字短语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二是渲染气氛;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四是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合本文具体分析。 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根据具体的语境,分析语句所表现的情境和人物行为的特点。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语言表达运用。

(1)下面是几则新闻的标题,请认真阅读,把你探究的结果写下来。(不超过20字)

满分5 manfen5.com①教育部将重点发展校园足球

2014年8月1日《新京报》)

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

2014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③足球进校园有了第一课,一周一节足球课成现实

2015年3月4日《中国青年报》)

④中小学足球课本将试点,足球进校园将有本可依

(2015年4月20日《人民日报》)

(2)下图是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CSF)活动的标志。

请结合图案和文字具体介绍该标志的设计意图。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五个人行至浦边一条阔板桥,一座牌楼上,上有牌额,写着道“飞云浦”三字。(A)见了,假意问道:“这里地名唤做甚麽去处?”两个公人应道:“你又不眼瞎,须见桥边牌额上写道‘飞云浦’!”(A)站住道:“我要净手则个。”那两个提朴刀的走近一步,却(A)被叫声“下去!”一飞脚早踢中,翻筋斗踢下水去了。这一个急待转身,(A)右脚早起,扑嗵地也踢下水里去。那两个公人慌了,望桥下便走。(A)喝一声“那里去!”把枷只一扭,折作两半个,赶将下桥来。那两个先自惊倒了一个。(A)奔上前去,望那一个走的後心上只一拳打翻,就水边捞起朴刀来,赶上去,搠上几朴刀,死在地下;却转身回来,把那个惊倒的也搠几刀。

(1)文段中的A是             (人名),他大闹飞云浦的原因是                      

(2)《水浒》中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模仿示例,先用一个字概括他的性格特点,再结合相关故事内容说明。

备选人物:     吴用         李逵        鲁智深

示例:武松——“勇”,他一身虎胆,景阳冈上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武艺高强,十分勇猛。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的一项是(       )

A.受地先王     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    B.而主不能守     安陵君许寡人

C.欲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有先生也      D. 专诸刺王僚    有孔明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广故数言欲(逃跑)             斟酌损(增加)

B.耕之垄上(停止)                天所以资将军(大概)

C.长跪而之(道歉)               时人莫之也(答应)

D.宜枉驾之(拜访))              祲降于天(吉祥)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

(1)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                        ,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3)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4)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6)《出师表》表明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诸葛亮《出师表》)

(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