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父亲的布鞋 周海亮 ①一位朋友童年时,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他告诉我,他能活到现在...

父亲的布鞋

周海亮

①一位朋友童年时,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他告诉我,他能活到现在全靠了父亲的一双布鞋。

②朋友老家在鲁西南,一个平常都吃不饱饭的贫困山村,何况全国人民都挨饿的那三年?朋友记事比较早,在那三年的漫长时间里,他每天要做的唯一事情,就是寻找各种各样的东西往嘴里塞。槐树叶吃光了吃槐树皮,草根吃光了吃观音土。可是,在那样的年月,即使可以勉强吞咽下去的东西,也是那么少。朋友经常坐在院子里发呆,有时饿得突然昏厥过去。

③朋友的父亲在公社的粮库工作。有一阵子,粮库里有一堆玉米,是响应号召,留着备战用的。饥肠辘辘的父亲守着散发着清香的玉米,念着骨瘦如柴甚至奄奄一息的妻儿。有几次他动了偷的心思,但朋友的父亲说,那是公家的东西,即使我饿死了,也不去拿。

④可是他最终还是对那堆粮食下手了。确切说是下脚。他穿着一双很大的布鞋,要下班时,他会围着那堆玉米转一圈,用脚在玉米堆上踢两下,然后,若无其事地走回家。他的步子迈得很扎实,看不出任何不自然。可是他知道,那鞋子里面,硌得他双脚疼痛难忍的,是几粒或者十几粒玉米。回了家,他把鞋子脱下,把玉米洗净,捣碎,放进锅里煮两碗稀粥。朋友的母亲和朋友趴在锅沿贪婪地闻着玉米的香味,那是两张幸福的脸。

⑤这时朋友的父亲会坐在一旁,往自己的脚上抹着草木灰。他的表情非常痛苦。    

                          。可是他没有办法。他可以允许自己被饿死,但他绝不允许自己的妻儿被饿死。朋友的父亲在那三年的黄昏里,总是痛苦着表情走路。他的鞋子里,总会多出几粒或者十几粒玉米、高粱、小麦、黄豆……这些微不足道的粮食,救活了朋友以及朋友的母亲。朋友说,他小时候认为最亲切的东西,就是父亲的双脚和那双破旧的布鞋。那是他们全家人的希望。那双脚,那双鞋,经常令我的朋友垂涎三尺。

⑥饥荒终于过去,他们终于不必天天面对死亡。可是他的父亲,却没能熬过来。冬天回家的路上,父亲走在河边,竟然跌进了冰河。或许是饿晕了,或许被磨出鲜血的双脚让父亲站立不稳,总之父亲一头栽进了冰河,就匆匆地去了。直到死,他的父亲,都没能吃过一顿饱饭。

⑦朋友那天一直在呜咽。他喝了很多酒。他说多年后替父亲偿还了公社里的粮食,还了父亲的心债;可是,面对死去的父亲,他将永远无法偿还自己的心债。

1.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充情节。

妻儿挨饿,父亲动了偷粮食的念头——                    ——终于用鞋偷装粮食回家——饥荒过去,                     

2.“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请你仿照示例,给文中划线句作批注。

【示例】可是他最终还是对那堆粮食下手了。

【批注】最终一词有最后、终于的意思,是指父亲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做出的决定,表现了父亲内心挣扎的心理。

【文中划线句】他穿着一双很大的布鞋,要下班时,他会围着那堆玉米转一圈,用脚在玉米堆上踢两下,然后,若无其事地走回家。他的步子迈得很扎实,看不出任何不自然。

【我的批注】                                                                  

3. 文末,作者说他的朋友“面对死去的父亲,他将永远无法偿还自己的心债”,联系全文,你认为朋友的“心债”是什么?

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这位父亲行为的看法。

 

1.(4分) 父亲宁可饿死,也不愿拿公家的东西;父亲去世。(抓文中关键信息来概括。) 2.(3分)示例:“他穿着一双很大的布鞋”是为了更容易用脚把玉米粒踢进鞋子里,带回家给家人熬粥吃;“围着”“转一圈”“踢两下”这几个动词写出了父亲偷拿玉米时的动作,写出了父亲的小心翼翼,而其中的“一圈”和“两下”也让人感受到父亲的自我克制,不愿多拿,因为这是公家的东西,不是逼不得已,父亲是不愿下手的;“若无其事”“步子迈得很扎实”,这是父亲偷取了玉米回家时的表情,明明被玉米粒硌得很疼,但父亲仍然要表现得和平时一样,将步子迈得很“扎实”,写出了父亲的不容易,这些细节足矣让我们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学生能抓住其中一个细节进行分析即可。) 3. (4分) 心债应该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在最艰难的时候,父亲用这几粒玉米粒救活了他和他的母亲,而父亲却从没吃过一顿饱饭,三年饥荒过去了,可以不必再面对饥饿和死亡了,父亲却去世了,自己却无法对父亲尽孝,无法回报父爱。一方面,虽然他偿还了父亲的心债,但父亲至死都怀着偷东西的愧疚和自责,而父亲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他们,这是永远都没法弥补的。 4.(3分)示例一:这个父亲的行为对妻儿来说是伟大的,但是对整个公社来说他的做法并不对。当时全国人民都在挨饿,不仅是文中的朋友一家。而这些粮食是为了“响应号召,留着备战用的”,如果每个人都像这个父亲一样偷拿,那等到真的发生战争了,又拿什么给在前线冲锋陷阵的将士呢? 示例二:生命是最可贵的,哪怕是“偷”来延续生命,总比饿死好。 示例三:这位父亲也是没有办法,因为他的妻儿“骨瘦如柴甚至奄奄一息”,不得已而为之。当然,因为偷了公家的东西,“他的表情非常痛苦”,他的内心也“羞愧和不安”。 示例四:这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即使他偷拿了公社的粮食。偷东西确实不对,但是如果没有这些玉米粒,他那“瘦骨如柴甚至奄奄一息的妻儿”早就扛不过三年饥荒了,对妻儿来说他便是一个伟大的人。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情节的概括,在仔细阅读文段,根据提示的情节,划分出全文四个情节段,根据所示情节的表述形式用四字短语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划线句人物描写,即要从人物描写方面来批注,评价句子。在文中找到句子的位置,根据上下文的情节分析语句所表达的人物情感,点评字词的表达效果。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全文,抓住“心债”一词,梳理有关的情节,从“我” 无法对父亲尽孝,无法弥补父亲的缺憾这些方面来理解“心债”一词的含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全文,了解父亲所做的事情,理解父亲的形象,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对父亲的行为进行评价。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横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陈胜、吴广皆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所旁从祠中

B.今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危急存亡之秋也

C.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迎将军者乎

D.臣于草庐之中               将军宜枉驾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

⑴先帝不以臣卑鄙                             ⑵置人所鱼腹中         

⑶以君为长者,故不意也                     ⑷此天所以资将军       

⑸以头地耳                                 ⑹楚人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⑴某班举行《水浒传》故事会,按原著中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宋公明衣锦还乡   ②汴京城杨志卖刀  ③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④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A.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 ③②④①

⑵根据你的阅读印象选出下列不属于《傅雷家书》一书的一项(     

A.思想没有成熟的,不要先讲,谨慎小心。

B.高贵的精神是不会停步不前的,它经常使人勇敢而无所畏惧。

C.一个人妨碍别人,不一定是因为本性坏,往往是因为头脑不清,不知利害轻重。

D.一个人吃苦碰钉子都不要紧,只要吸取教训,所谓人生或社会的教育就是这么回事。

⑶古语:“似秀才打扮,戴一顶桶子样抹眉梁头巾,穿一领皂沿边麻布宽衫,腰系一条茶褐銮带,下面丝鞋净袜,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 所指的梁山好汉是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的正确排列顺序是(填序号)                          

科学家们天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科技革命。

人类社会的前进就是由一名又一名的科学家不断推进的。

有些,在今天看来,甚至让人觉得可笑。

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些错误绝对不能掩盖他们的伟大和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然而,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们也曾经犯下过很多幼稚的错误。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填空。

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池上碧苔三四点,                        ,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写农民虽已筋疲力尽,却仍渴望太阳迟点落山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李清照《武陵春》中“                                      ”这两句化抽象为具体,写尽忧愁之沉重。

酒入诗行,揉出万种风情。有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抒情言志;有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送别抚友;亦有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                                        ”的相思怀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