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

阅读下面文言文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 “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 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①长跪而之(         )                 ②寡人矣(            )

③亲尝教以(         )                 ④许由无天下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②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3.请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

4.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1.①道歉 ②明白,懂得 ③兵法 ④牵累 评分:每小题1分。 2.①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②大王您如果没有争战之国所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什么去抵御他们呢? 3.唐雎: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正气凛然。郑同:有谋有略、善于辞令、机智聪慧,谦虚文雅 4.唐雎:针锋相对,直言相谏。郑同:迂回曲折,委婉劝谏。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谢”“兵”这里是古今异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是否有活用现象,明确使用的文言句式等。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这里注意关键词“以”“徒”“圉”“当”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这里侧重点不同,唐雎侧重“勇”; 郑同侧重“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学生能根据文本内容来进行表述,合理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鲁智深是《水浒》里的经典人物形象,人称“花和尚”。书中的鲁智深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原著的相关内容简要说出他的一个特点。(情节概括不少于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那位“雄猛千夫惧”的好汉武松,先前在景阳冈上“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皮袋。”他深受百姓爱戴,阳谷县知县曾举荐他做了步兵都头。后来武松被逼上梁山,他上梁山的主要起因是:

(简述事件即可)(2分)

 

查看答案

“及时雨”是梁山好汉          的绰号,这一绰号体现他                的英雄本色。

 

查看答案

2014年3月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全民阅读”首次被列入国家层面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国家高度。

1.为右图拟一个形象的标题,并结合画面内容阐述标题的含义。

2.阅读下面图表,在横线上写出调查结论。

2015年3月,某中学文学社对全校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

阅读内容

认同率

玄幻武侠

351%

时尚娱乐

325%

文学经典

150%

时事先锋

174%

①分析右表可知,当前中学生的阅读现状是:

②要改变这种现状,你的建议有:

3.请仿照下面画波浪线句子的内容和结构仿写两个句子。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我               ;读                               

 

查看答案

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古诗文

(1)                          ,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 《望江南》

(2)塞下秋来风景异,                             。(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3)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4词体大略有二,一婉约,一豪放。婉约词含蓄婉转,如李清照《武陵春》里的“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豪放词率直粗犷,如辛弃疾《破阵子》的“                 ,弓如霹雳弦惊                                    

(5)                            ,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6)《陈涉世家》中,陈胜号令大家起义的口号是:                       

(7)《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___                    。体现作者无功名利禄的人生态度的句子:  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