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卒获有...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卒获有所闻。(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1.以下四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加冠   不出户            B.故余   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   孔子之圣    D.慕圣贤之道    其所不能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A.遇其叱咄(     )              B.不幸而在穷僻之(       )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     )      D.若既不出(     )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4分)

共同之处:                                                           

不同之处:                                                           

 

1. B 2.有时 地方区域等 交往 门 3. 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 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 4. 共同之处: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不同之处:甲文①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②也谈了尊师之道;乙文①谈“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②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③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不同点各讲出一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进行比较。B项中“虽”皆为“即使”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解题思路同上。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或”“游”“户”皆为古今异义,要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尝”“趋”“从”“死”“先达”“执经”“叩问”“日”,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疏通文字,读懂内容,从两文所说的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式等方面比较内容的异同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孟浩然的《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回答问题。(7分)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释】①这首诗是诗人在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出游吴越,长途跋涉中写给友人的作品。 ②暝:昏暗。 ③维扬:扬州的古称。

1.请简析“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是从哪些角度描绘景物的?(3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有关节约型经济的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4分)

材料一: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分别为全世界平均水平的l / 3 1 / 4  1 / 5 1 / 0、1 / 22 ,铁、铜、铝等重要矿产的保障程度也很低,这些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杜会的重要制约因素。

材料二:据报道,我国经济增长的70%靠企业投资拉动。我国拿出国内生产总值的70%进行投资,争到9%的经济增长率。相比之下,印度投资35%的国内生产总值就达到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水平。我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4%,可是2005年我国消耗的水泥占全球的40%!我国还刚刚取代了日本,成为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我活单位产值的耗油相当于欧美国家本平均值的10 倍。

材料三,从1996 年起,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就推广使用节能灯,但至今节能灯也没能走进千家万户,因为很少有人意识到在算经济账的同时,应该算一算社会责任账。(中国绿色照明办副主任刘虹认为:如果能全面实现节能照明,达到省点10%的目标,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将远远超过经济利益--不仅能有效缓解电荒,而且能减少2亿吨二氧化碳和几百万吨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还可以少建25万千瓦的发电厂68家。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6分)

(1)《水浒传》中行者      (人名)在寻找哥哥武大郎的途中,路过           (地名)时,打死了一只大老虎,于是倍受百姓喜爱;当及时雨         (人名)作了梁山第二把交椅时,接老母上了山,于是李逵也下山接母,行至沂岭时其母被老虎吃掉,他愤怒之下,连杀四只老虎。(3分)

(2)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这首诗赞美的是《水浒传》中的哪位好汉?请写出其绰号,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写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故事情节。(3分)

 

查看答案

默写(每题1分。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8分)

                         ,小桥流水人家。(《天  秋思》)

                         ,相伴过年华。(《迎燕》)

③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不以千里称也。(《马说》)

④《陋室铭》中以自然环境烘托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⑤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的一联是:“                                     

⑥李商隐《无题》中的“                                           。” 描写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至死不变的思念。

⑦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点出自己求学时甘于粗食敝衣原因的句子是:                                                                

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刻画鲁迅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的一句诗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5分)

名著能让人永远喜爱,永远尊敬并永远怀想,它们有如酱一般chún        香浓郁的味道,没有不负责任的轻浮,每一口都让人  A    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人不也一样吗?端正沉静、底蕴深厚总能让人sù        然起敬,就是日后想起,也让人qīn        佩有加。但举止轻浮、腹中空空则只会得到嘲笑、戏弄,不会有人对他充满怀念之情的。做人就要做那种历经岁月磨liàn       仍能留在人们心中的高尚的人。

(1)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在空格内。(4分)

 

 

 

 

(2)根据括号内的意思将成语填在相应的横线处。(1分)A处的成语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