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 (1)题目 题目一:我班的“学霸” 题目二:原来我也能做到 (2)要求 从...

作文

1)题目

    题目一:我班的“学霸”

    题目二:原来我也能做到

2)要求

从上述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记叙文。要紧扣题目,表现初中阶段生活。可运用

想、想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象征、实写、虚写、细节描写等写作方法。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不少于500字。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题,是一篇写人的作文,文题很简单,即要求叙述一个成绩优异的同学的事情,但要扣住“霸”这个题眼不容易。学生一般只会写某某同学学习成绩怎么好怎么,被同学们称为“学霸”,这样写太简单。写好这篇写人的作文,要做到三点,一是要有具体的事例,说明“学霸”成为“学霸”的原因,即是要写写“学霸”努力学习的情形,二是要从人物精神面貌上写“霸”,突出其自信的“霸气”(这一点可以在写作是运用想像的方式增加细节),三是运用侧面烘托的方式,“学霸”是被大家评定,写写同学们对该“学霸”的赞叹、仰慕、欣赏之情,从而突出“学霸”在班里的影响,确实是名不虚传的“学霸”。第二题,要注意题中“原来”“也”两个词,运用欲扬先抑和对比的方法,先写什么事别人能做到以为自己做不到,而经过自己努力后“也能做到”,或先写某事自己本来做不到,然后不断尝试,自己“也能做到”,表达“要善于发现自己”这一思想。在叙述事例时,心理活动要写丰富,把自己“做不到”与“也能做到”两种情境中自己的内心感受真切地表达出现。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里放飞的风筝

作者:披月望云

在宽阔平坦的广场上,在浅草泛青的田埂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风筝高飞蓝天,一首首关于风筝的古诗词,便也如同一坛发酵的老酒,从心里氤氲开来。

和风拂绿草,柳絮轻飞扬。初春时节,阳光重新明媚起来,气温开始回升,虽说仍有些料峭,坐在窗前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让人忍不住心情大好:“落花无数欲成泥,庭草催春绿渐齐。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画檐西。”即便是断线的风筝,也让人觉得春意盎然。而宁静的夜晚,风筝高飞,竹笛之声响彻天穹,恰似一支美妙的曲子:“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风筝发出的声音有音乐的美,像一串串流动音符响在耳边,一阵风吹来,风筝又吹出另一种曲调,细细品味,犹如丝竹之音萦回于耳,让人感悟到风筝音乐的无穷曼妙。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从古至今,孩子总是第一只风筝的放飞者。在春光明媚的时节,那欣欣向荣的“草长莺飞”,那葱茏柔媚的“杨柳醉烟”,儿童们全不欣赏,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趁着东风,放飞心中的梦想。当然,这个春天也有让孩子们失望的时候:“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是啊,兴致勃勃的孩子们什么都准备好了,却就是等不到足够的风,于是他们只得“手提线索骂天公”,“骂”出了孩子的心急,“骂”出了孩子的天真,“骂”出了孩子对风筝的钟爱。

其实,喜爱风筝的决不单是儿童,还有成年人和老翁。明朝徐文长在《风鸢图十首》中就写到了一个老人对待风筝的情趣:“我亦曾经放鹞嬉,今来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老人们放风筝,不再有孩童的喧闹,也不再有年轻人的激情,但是有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有在宁静闲适中生活的情致。眼看风筝高入云霄,自然令人心旷神怡。难怪诗仙李白吟咏“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元朝马臻诗赞“手拍丝轮争上下,一时回首看青天。”

放风筝的古诗所描写的场景中,最壮观的莫过于郑板桥《怀潍县》:“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又是“如雪”,又是“满天”,放风筝的场面可以说是盛况空前。再加上一队“娇女”,在满天飞翔的风筝下,又是“打四围”,又是摆罗裙,不知是风筝给了她们春天的心境和展示美丽的天地,还是她们使自然界的春天更加俏丽多彩。

是啊,同样是风筝,在不同人的眼里会流露不同情感。“阶下儿童仰面看,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是清代著名大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探春这一人物写的一首《风筝》诗,此诗把放风筝的人和放风筝的季节,以及放风筝时出现断线的情况写得惟妙惟肖,耐人寻味。而宋朝寇准的《纸鸢》却曰:“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纸共白云飞。”由此看来,风筝遥遥一线牵,有放飞成功后的喜悦与兴奋,也有盘旋坠地后的思考与沉思。

“千古诗心三绝美,柔情万千系风筝。”又是一年草长莺飞,又是一年春暖花开,徜徉在古诗词的海洋里放飞风筝,放飞一份美丽的心情,湛蓝的天空中那越飞越高的风筝,既牵动着我们的视线,更系着我们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

1.结合第段说说初春时节“让人忍不住心情大好”的原因是什么?(4分)

2.说说儿童和老年人在喜爱风筝上各有什么特点?(4分)

3.文章多处引用古诗句有什么作用?(4分)

4.联系段内容,说说对风筝放飞场景的不同描述有什么象征意义?(5分)

 

查看答案

秋叶之美 

天石

我爱春之华,更爱秋之实;我爱春花之灿烂,更爱秋叶之静美。

今年深秋的一个周末上午,我和女儿拜访久别的母校。秋天的母校虽没有春天的繁花似锦,惠风和畅,但也不缺少精彩和热情。不要说雍容华贵的秋菊异彩纷呈,更不要说垂涎欲滴的硕果美不胜收,单是色彩斑斓、形态万千的秋叶,就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校园的树林里各种各样的树木着起她们各自漂亮的衣服,如同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姑娘穿起节日的盛装。阳光照射下,五颜六色的树叶更加漂亮,有的红彤彤的,像是热情奔放的火焰;有的金灿灿的,像是金光闪耀的群星;有的还未来得脱去清纯的夏装,绿中透着黄,黄里泛着红,像是维族姑娘的花裙。我们来到一片银杏林,满眼的金黄好像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满树的银杏树叶金光闪闪,好像夕阳下的金色池塘荡起的层层波纹。微风吹过,簌簌飘落的片片叶子在空中悠闲漫步,好像《天鹅湖》里穿着短裙的只只小天鹅在跳优美的芭蕾舞,叶片是她们的舞裙,叶柄是她们的躯干,那随风旋转的节奏和欢快优雅的舞姿,真让人艳羡。地上铺满的厚厚的银杏树叶,就像维也纳音乐大厅的金色地毯,金碧辉煌,高贵典雅。

在我尽情陶醉于秋叶之美时,女儿精心挑选了一把银杏树叶,将叶片做花瓣,将叶柄捆扎在一起,做成了一朵可爱的小花。“真漂亮”,我不禁赞叹。可是,话一出口我不禁有些伤感,秋叶用毕生的精力制造充足的营养哺育了树木的成长,即便是即将凋谢,也要把最美的色彩奉献给人们,“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叶之美确是春花不可比。然而,秋叶的美丽瞬间即失,它们很快就会融入泥土,再也找不到它们的身影。

不知什么时候,树林里多了一位老者,他满头的银发、红烁的脸膛、微微驼背的身躯,在阳光的映衬下更加神采奕奕。他一手拿着刷子,一手提着石灰,正聚精会神地给小树涂刷石灰,以保护小树安全过冬。那不正是我二十年前的班主任张老师吗?记得当年张老师雷厉风行而又和蔼可亲,讲课不仅清晰明了而且风趣幽默,深受我们的喜爱。他从教近四十年,三十多年担任班主任,默默无闻地教书育人,辛勤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国家栋梁。而今,他桃李满天下,自己也年过花甲,听说他退休后一直住在学校里,自愿义务承担起学校的绿化工作,闲暇之余,也给年轻的教师传授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不想,今天在这丰收在望的季节里,遇到了他。

一阵秋风吹来,片片树叶好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在张老师的身边飞舞。天高气爽、秋色宜人的秋景,黄叶遍地、金光普照的树林,活泼可爱、满脸灿烂的姑娘,慈祥可敬、鹤发童颜的老人,构成了一幅多么和谐的图画啊!这时,我突然想起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句诗:“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张老师不就是这样一片美丽的秋叶吗?秋叶之美虽然短暂,但“落叶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护花。”

回家的路上,我意味深长地对女儿说:“明年的春天我们再来这里,这片小树林一定会长得更加茁壮、美丽,你也会更加可爱、漂亮。”

1.在欣赏秋叶之美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在空格里填上恰当的词语。4分)

        ——        ——        ——       

2.从修辞角度赏析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

3.段写到“我”在树林中巧遇二十年前的班主任张老师,有什么用意?(3分)

 

查看答案

谢鲲为豫章太守,从大将军下至石头。敦谓鲲曰:“余不得复为盛德之事矣!”鲲曰:“何为其然?但使自今以后,日亡日去耳。”敦又称疾不朝,鲲论敦曰:“近者,明公之举,虽欲大存社稷,然四海之内,实怀未达。若能朝天子,使群臣释然,万物之心,于是乃服。仗民望以从众怀,尽冲退以奉主上,如斯则勋一匡,名垂千载。”时人以为名言。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谢鲲:豫章太守,本是王敦阵营中的人,但是他对王敦叛乱也很不满。大将军:指王敦。敦:指王敦,是当时一个极有权势的反臣,一度攻占首都建康。④勋:特大的功劳。侔(móu):相等,相同。匡:纠正,安定。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敦又称疾不            2)于是乃     

2.对画线句“仗民望以从众怀,尽冲退以奉主上”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倚仗民众的威望,来顺从大家的想法,竭尽全力退下来侍奉君王

B 凭借自己的威望,顺从民意,竭尽全力退下来侍奉君王

C 倚仗民众的威望,来顺从大家的想法,尽力谦虚退让,侍奉君王

D 凭借自己在民众中的威望,顺从民意,尽力谦虚退让,侍奉君王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当时的人们称赞谢鲲?(4分)

 

查看答案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太守      谓:为,是  B 佳木而繁阴       秀:秀丽

C 醒能以文者  述:记述,写下  D 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乐:以……为快乐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3分)

3.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太守有哪四 “醉”?(4分)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班同学为“感谢母亲,感恩母爱”主题班会准备的结束语,请仿照画横线句子,在横线上补充完整,使之与前面句子构成排比。(4分)

也许,我们的母亲没有领袖的丰功伟绩,没有文学家的鸿篇巨著,没有科学家的渊博知识,没有英雄们的豪言壮语。但母亲如天大,同时又小得只能住在我们的心里。母爱是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                                              ; 母爱是                                          ; 我们感谢您——妈妈!我们永远爱着您——妈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