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选文。(21分) 放 鸭 莫言 青草湖里鱼虾很多,水草繁茂。青草湖边人家...

阅读下面选文。(21分)

 

莫言

青草湖里鱼虾很多,水草繁茂。青草湖边人家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这里出产的鸭蛋个大双黄多,半个省都有名。有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子绝了迹。这几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沿湖十八村,村村都有人在湖上放鸭。放鸭人有老汉,有姑娘,大家经常在湖上碰面,彼此都混得很熟。春天里,湖边的柳枝抽出了嫩芽儿,桃花儿盛开,杏花儿怒放,湖里长出了鲜嫩的水草,放鸭人开始赶鸭子下湖了。湖水绿得像翡翠,水面上露出了荷叶尖尖的角。成双逐对的青蛙嘎嘎叫着。真是满湖春色,一片蛙鸣。老壮一下湖就想和对面王庄的放鸭人老王头见见面,可一连好几天也没碰上。 这天,对面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儿唱得脆响,像在满湖里撒珍珠 两群鸭子齐头并进,姑娘在船上递话过来:

“大伯,您是那个村的——

“湖东李村,”老壮瓮声瓮气地回答,“你呐?姑娘。”

“湖西王庄。”

“大伯,你们村有个李老壮吗?”

“有这么个人,你问他干什么?”

  姑娘的脸红了红,上嘴唇咬咬下嘴唇,说:

  “没事,随便问问。”

  “听说李老壮手脚不太干净,前几年偷队里的鸭子被抓住,在湖东八个村里游过乡?”

   “游过。”老壮掉过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

   姑娘提起的这件事戳到了李老壮的伤疤上。“四人帮”横行那些年,上头下令,不准个人养鸭,李老壮家那十几只鸭子被生产队里“共了产”,家里的油盐钱全靠抠这几只鸭屁股啊!他深更半夜摸到鸭棚里提了两只鸭子——运气不济——当场被巡夜的民兵抓住了。为这事老壮差点上了吊。

姑娘提起这事,不由老壮不窝火。从此,他对她起了反感。他尽量避免和她碰面,实在躲不过了,也爱理不理地冷落人家。姑娘还是那么热情,那么开朗。一见面,先送他一串银铃样的笑声,再送他一堆蜜甜的大伯。老壮面子上应付着,心里却在暗暗地骂:瞧你那个鲤鱼精样子,浪说浪笑,不是好货!

   一转眼春去夏来,湖上又换了一番景色。荷田里荷花开了,湖里整日荡漾着清幽的香气。 有一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布满了乌云,雷鸣电闪地下了一场暴雨。李老壮好不容易才拢住鸭群。暴雨过后,在一片芦苇边上,老壮碰到了十几只鸭子。他知道这一定是刚才的暴风雨把哪个放鸭人的鸭群冲散了。“好鸭!”老壮不由赞了一声。只见这十几只鸭子浑身雪白,身体肥硕,像一只只小船儿在水面上漂荡,十分招人喜爱。老壮突然想起在湖西王庄公社农技站工作的儿子说过,他们刚从京郊引进了一批良种鸭,大概就是这些吧?老壮一边想着,一边把这十几只肥鸭赶进自己的鸭群。

   第二天,老壮一进湖就碰上了王庄的放鸭姑娘。

   “大伯,你看没看到十几只鸭子?昨儿个的暴风雨把我的鸭群冲散了,回家一点数,少了十四只。是刚从农技站买的良种鸭,把我急得一夜没睡好觉呢!”

   老壮看到姑娘那着急的样子,早已忘记了前些日子的不快,用手一指鸭群,说:”那不是,一只也不少,都在我这儿呢。“

   “太谢谢您啦,大伯。我把鸭赶过来吧?”

   “我来。”李老壮挥动竹篙,把那十四只白鸭从自家鸭群里轰出来。放鸭姑娘“呷呷”的唤着,白鸭归了群。

   “大伯,咱们在一个湖里放了大半年鸭子,俺还不知道您姓甚名谁呢!”姑娘把小船撑到老壮的小船边,用唱歌般的发音发问。

   “姓李,名老壮!”

   “呀!您就是苇林、李苇林,不,李技术员的……”

   “不差,我就是李苇林他爹,”李老壮胡子翘起来,“我就是那个因为偷鸭子游过乡的李老壮!”

   姑娘又一次惊叫起来。她双眼瞪得杏子圆,脸红成了一朵粉荷花。

  “大伯,谢谢您……”她匆匆忙忙地对着老壮鞠了一躬,撑着船,赶着鸭,没命地逃了。

  “姑娘,你认识我家苇林?见到他捎个话儿,让他带几只良种鸭回来!”李老壮高声喊着。

  李老壮长舒了一口气,感到十分轻松愉快。他自言自语地说:

“这姑娘,真好相貌,人品也好,怪不得人说青草湖边出美人呢!”

                                                   (选自《读者》201223)

1.文章开头和中间描写青草湖有什么作用?(3分)

2.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1)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儿唱得脆响,像在满湖里撒珍珠。

2)姑娘的脸红了红,上嘴唇咬咬下嘴唇。

3.文中写那个好吃懒做的主任,有何用意?写到李老壮两次“偷鸭子”,你是怎么看待的?(5分)

4.姑娘一再打听李老壮和他家的情况,究竟有什么目的?你作何猜想?(4分)

5.说说李老壮和姑娘各自的性格特征。(4分)

 

1.以清新优美的景物描写,烘托出青草湖农民的自在、喜悦,侧面表现了青草湖今天的美好生活。(3分) 2.(1)用了一连串的精彩比喻,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放鸭姑娘的朴实美丽。(2分)(2)细节描写,表现了放鸭姑娘的羞涩和难为情。(2分) 3.写那个好吃懒做、济公肥私的主任,是为了在对比中烘托出李老壮的勤劳、老实、本分、憨直的性格,表现青草湖农民的痛苦挣扎。(2分)第一次,是队里将自己辛辛苦苦养的鸭子没收了,李老壮偷鸭,是为了拿回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能算偷;(1分)第二次,是在鸭群被暴风雨冲散后,鸭群没有了主人后才赶进自己的鸭群的,没有据为己有的意思,也不能算偷。(1分)两次“偷鸭”,折射出一个农民对劳动成果的特殊感情。(1分) 4.可能是为了和苇林发展关系,借此了解家庭的情况;也可能是为了学到更多的养鸭致富经验。(想像合理即可得分)(4分) 5.李老壮:饱经沧桑,勤劳本分,老实正直,憨厚善良,是传统的勤劳致富的农民代表。(2分)放鸭姑娘:热情开朗,朴实美丽,有魄力,有心计,重视科技,是新型的科技致富的农民代表。(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点明景物描写,从表现农民的心情和乡村美好的生活来来理解其作用。 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点明是人物的什么描写,从表达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人物精神状态方面来概括其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人物,从衬托的角度来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在文中找到有关情节,分析事件的原因,回答问题。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在文中找到相关情节,根据人物的行为活动体会人物的心理,结合情节想像。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赏析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及人物的言行描写具体举例,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分析概括。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15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必得能裨补阙漏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          4)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对文章内容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B 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其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C 本文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D 作者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严明赏罚。

4. 诸葛亮在中国民间,是智慧的化身,但其根据更多的是“草船借箭”“借东风”这些传说、故事。那么在读完诸葛亮自己写就最能反映历史真相的《出师表》后,你还认同他是“智慧的化身”吗?请结合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由。(4分)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1)持节云中,                 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2)妇姑荷箪食,________________  3)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

( 4 ) 李清照《武陵春》中以出奇创意表现愁绪的句是                      

5)《渔家傲 秋思》中体现守边将士们思乡情切,破敌功未成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抒胸臆,写出了作者驱金复国、建立功名的理想和壮怀。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活动。(11分)

423是世界读书日,读书关乎个人生命的质量,关乎国家民族的兴衰。为大力倡导读书活动,班里决定举办一次“阅读伴我成长”的演讲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结合下面的材料,提取有关中国人阅读状况的信息。(4分)

【材料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发达国家和中国阅读情况的一项调查:

   国  家

以色列

俄罗斯

美国

日本[

法国

韩国

中国

年人均读书

64本

55本

50本

44本

20本

12本

07本

【材料二】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有读书习惯的中国国民只有约5%,每年有超过一半的识字的成年人,一本书都没读过;中国家庭平均拥有56册图书,国民阅读率连年下降;2009年中国民众人均每天读书大概147分钟。

2.请结合下面的材料,分别从正反两方面概括出一个与阅读相关的观点。(4分)

【材料一】犹太人爱看报,好读书。以色列全国500万人口,平均每5人有一份耶路撒冷邮报;每个村镇都有优雅的图书馆和阅览室,人均占有图书馆和出版社居全球首位。犹太人被称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社会学家马克思、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音乐家贝多芬、画家毕加索、诗人海涅、经济学家巴菲特等都是犹太人。犹太人获诺贝尔奖人数也居世界各民族首位。

【材料二】近日一个日本作家说:“在中国旅行时我发现城市里书店寥寥无几,阅读的人很少。不论文凭高低,不分男女,中老年人打麻将,青年人上网,少年儿童看电视。中国人的娱乐生活几乎就浓缩为麻将上网看电视。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社会’,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3.这次演讲比赛需要设计一条标语,现在已经有了上句,请你根据以上材料,续写下句。(要求:与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3分)

上句:提高认识,博览增长你我智慧;下句:                                    

 

查看答案

请按照例句的形式诗意的回答时下热门的提问“你幸福吗?”(4分)

例句:你幸福吗?是的,我的幸福就是风雪更深时与三两知己围炉夜话。

你幸福吗?                                                                

你幸福吗?                                                                  

 

查看答案

有同学喜欢用孔子或孟子名句写毕业赠言下列赠言不得体的项( 3

A.初中三年你始终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这让我十分敬佩。

B.希望你时时刻刻记住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劝诫争取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

C.铭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勿强求“人和”不能丢。

D.困难是暂时的切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