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10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文言文阅读(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亦                           (2)人不知而不                                

(3)吾日三吾身                       (4)不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2分)

 

1.(4分)(1)通“悦”,愉快 (2)生气,发怒 (3)反省,自我检查(4)超过,越过 2.(4分)(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事吗? (2)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3分)略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说”通“悦”愉快。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翻译文句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点类型题之一,掌握翻译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这里注意关键词“乐”“故”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写诗句。(10分)

(1)《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广阔胸襟的句子是                                                       

(2)《〈论语〉十二则》中论述学习和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3)《次北固山下》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的诗句_____      ,______     

(4)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待到重阳日,                      。(孟浩然《过故人庄》)

 

查看答案

班级准备开展“感受自然”的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两件事。(5分)

1.为这次活动书写一条主题语或宣传语。(2分)

2.在观赏风景时,你的同桌张小明准备把矿泉水瓶扔向池塘,你怎么劝说他?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B.《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现代诗人、散文家。代表作品有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

C.《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一批文人共同编撰。是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

D.《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查看答案

对下面句子有关修辞方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的珍宝之一。(比喻)

B、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他,怎么会不愿意和他亲近呢?(反问)

C、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排比)

D、什么时候,我能在见见我的蔡老师呢?(反问)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2013年开始实施的新交通规则,对闯黄灯、开车打电话等行为严厉进行处罚,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交规”。

B.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推出了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节目,意在提高未成年人自救自护的意识和能力。

C.在“广州范本”环保包装大赛上,作品能否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的环保性、节约性和创新性。

D.计划于2015年建成的粤港澳大桥,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粤港澳合作的交通,成为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