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蓝色的蓝(20分) 丁立梅 ①她报出她的姓时,我们都讶异极了。“蓝,蓝色的蓝。”...

蓝色的蓝(20分)

                                    丁立梅

①她报出她的姓时,我们都讶异极了。“蓝,蓝色的蓝。”她笑着说,红唇鲜艳。继而介绍她的名,居然单单一个字,蓝。她的名字,蓝蓝。那会儿,我们正站在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倒映在湖中,如一大块蓝玉。她的名字,应和了眼前的景色。如此诗意,真是让人妒忌。

②我们一行人游西藏,她是半道上加进来的。之前,她一个人已游完拉萨,还在一家医院里做了一天的义工。“也没做什么啦,就是帮人家拿拿接接的。”她满不在意地大笑起来。

灿若一朵木棉花。五十多岁的人,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明丽得很。小导游喊同团稍上年纪的女人阿姨,却叫她,蓝蓝姐。她乐得眉毛眼睛都在笑

③我们都羡慕她的明媚和精神气。几天的西藏行走,我们早已疲惫不堪,高原反应也还在折磨着大家,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她却精神饱满得如枝叶葱茏。“你真不简单!”我们由衷地夸她。她听了,哈哈大笑,开心极了。

④她爱笑,热情,说话幽默。一团的人,分别来自不同地方,彼此间有戒备,一路上都是各走各的,少有言语。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众人受她感染,都变得活泼起来亲切起来,有说有笑的。原来,大家都不是生来冷漠的人哪。很快地,她跟全团的人混熟了。这个头疼,她给止疼药;那个腹泻,她给止泻药;有人削水果,不小心被刀划破了手,她伸手到口袋里一掏,就掏出几块创可贴来。仿佛她会变魔术。大家对她敬佩和感激得不得了,她却轻描淡写地说:“这没什么,我只不过多备了点常用药。”

⑤西藏地广路遥,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往往相距几百公里,要翻过许多座山,涉过许多条河。天未亮,我们就摸黑上路,所有人都睡眼惺忪,根本来不及收拾自己,只把自己囫囵塞进车子了事。她却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心里生出无限的感喟与感动来。

⑥知道她的故事,是在纳木错。面对变幻无穷、风光诡异的圣湖,她孩子一样欢呼奔跑,然后,突然双膝跪下,泪流满面。我们都吓了一跳,正愣怔着不知怎么办才好时,听到她喃喃地说:“感谢上帝,我来了。”

⑦原来,她身患绝症已两年。医生宣判的那会儿,她只感到天崩地裂。她在意过很多,得失名利,都曾是她主题曲。她玩命地去争,甚至因此忽略了家庭,让自己憔悴不堪。当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短短三个月时,双手曾经紧握着的那一些东西,都成了浮云,她只要自己能活。

⑧她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养花种草,出门旅游,还常常去做义工,生命变得充盈起来。每天清晨睁开眼,看到窗外第一缕阳光,她的心里都会腾起一阵欢喜:感谢上帝,我又拥有了一天!她把每一天都当是崭新的,是自己的重生。所以,心中时时充满感激。她活过了医生预言的三个月,活过了一年,活过了两年,还将活下去。

⑨我们听得涟漪四起。生命本是如此珍贵,当爱惜。我们不再说话,一起看湖。眼睛里,一片一片的蓝,相互辉映交融

⑩那是湖的蓝,天的蓝,广阔无垠。

1.文章③④⑤着重描绘了“她”与“我们”的不同,请根据文章,参照示例,完成下表。(每空4字,可选用文中词语或自己概括作答)(4分)

 

“我们”

“她”

第3小节

灰头土脸

明媚精神

第4小节

 

 

第5小节

 

 

2.2011年3月18日的《扬子晚报》刊登这篇文章时,删去了第①②小节中划线的三个句子,请你比较阅读,你觉得删去好还是保留好,为什么?(4分)

3.文中第⑨小节划线句含义丰富,试分析。(4分)

眼睛里,一片一片的蓝,相互辉映交融。

4.丁立梅曾经说过:“什么是奇迹啊?对于我们绝大多数寻常人来说,奇迹就是你没有被打败,你战胜了你自己。”(引自《生命是用来爱和珍惜的》),结合这句话,说说文中的“她”是如何创造奇迹的。(4分)

5.这篇文章引发了同学们对“我想要的生活”的一场讨论,以下是部分同学的观点:

观点一:生活就应该像文中的“她”一样,“养花种草,出门旅游”“去做义工”,这才是丰盈的生命。

观点二:在追求事业和成就的时候有得失名利之心,无可厚非,只要合情合理合法,就不能苛责。

观点三:追求事业和成就应该是人生的主旋律,“她”的生活是在生命只剩下三个月的情况下“非常态”的选择。

观点四:功名得失、事业成就都是浮云,生活在于把每一天当最后一天来享受。

你是怎么看的?你可以赞成上述某个观点,也可以反对某个观点,或者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请阐明理由。(4分)

 

1.   “我们” “她” 第3小节 灰头土脸 明媚精神 第4小节 戒备少言 热情动人 第5小节 囫囵上车 妆容精致 2.示例1:留好。因为这几句话既能够体现“她”美丽、健康的外在形象,又刻画了她爱笑乐观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喜爱之情。 示例2:删好。①“红唇鲜艳”“灿若木棉花”,这是“她”的外在形象,并非作者要着力表现的内在品性;②“她笑着说”“她乐得眉毛眼睛都在笑”,固然表现了“她”爱笑的特点,但这一特点文章多处涉及,一再写有啰嗦之感;③夸张失常。 3.蓝,既指“湖蓝”“天蓝”,又指“蓝蓝”。情景交融,写我们为纳木错变幻无穷风光诡异的圣湖美景所陶醉,也为蓝蓝与疾病抗争的精神所感动。 4.她战胜了自己,创造了奇迹。①她在“身患绝症”“天崩地塌”之时,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念。②她看淡了自己曾经争过的“得失名利”。③她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养花种草,出门旅游”,更热爱生活,珍惜每一天。④她常常去做义工,关爱他人,在帮助别人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5.我同意观点一,我觉得这是一种充实愉悦的人生态度。①“养花种草,出门旅游”为一朵花停留,为一片水感动,灵魂安宁,岁月不惊,何其美好!②更让人感叹的是“义工”生活,心怀仁爱,关爱他人,何其难得!所以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示例2:我同意观点二,①“追求事业成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追求、有担当,这是社会的正能量,这是时代的主旋律。②在追求的过程中为挫折失败而难过,为胜利荣誉而喜悦,这是人之常情,并且这些也是激励自己更加努力的动力,有何不可? 示例3:我反对观点三。①事业和成就可以是人生的一部分,但不应该是主旋律,当人们为了得失名利“玩命去争”,甚至伤害家庭幸福和自身健康,那么也就失却了生命本真的意义。②“她”的生活并不是“非常态”的选择,以下可同“示例一”。 示例4:我反对观点四。①前者是“虚无主义”,如果人人都把事业成就看成浮云,那么社会正气何在?积极进取何在?②后者是“享乐主义”,如果人人都抱着“娱乐至死”享受生活的态度,那么社会进步何在?人类发展何来? 【解析】 1. 试题分析:根据表中信息提示,阅读所示文段,抓住文中对人物描写的语句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阅读文段,了解三句对人物描写的内容,从人物描写突出人物形象这方面来考虑,说明理由。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在文中找到句子的位置,根据前后内容,从表现“我们”对所见景物和对“蓝蓝”的精神而产生的内心感受这方面来分析概括。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找到有关“她”的情节,从“她”的言行表现来分析概括其精神品质,说明“她”能战胜自己的原因。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选一观点,理解观点的内涵,结合生活实际谈其观点道理所在,或分析其不足之处。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5分)

                               爱 莲 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不蔓不                        (2) 亭亭净           

(3)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4) 陶后有闻(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陶渊明爱菊     有偶        B.香远         求精

C.陶后有闻       屡见不       D.乎众矣         因地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文中渗透着几种人生观?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人生观。(4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

(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徙倚欲何依。

(3) 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5)佛印________________, 袒胸露乳,__________________,神情与苏、黄不属。

(6)《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

(7)《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10分)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气、风格与风尚。“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灵,塑造着人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学校小记者站正在开展“家风伴我成长”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家训四则:①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宋·朱熹《朱子家训》);②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③观人家起卧之早晚,而知其兴衰。(明·庞尚鹏《庞氏家训》);④一孝立,万善从,是为孝子,是为完人。(明·姚舜牧《药言》)。

材料二:央视记者采访,问:你的家风是什么?赵本山说:“我头发都白了,我爹还骂我生活不够节俭。人要有信仰,爱国家,不爱国的人我看不起。”莫言则表示:过去给儿子找媳妇,给女儿找婆家的时候,都会了解一下这个家庭的家风,家风好代表这个家庭出生的人人品好,受的教育好。我们中国大多数的家庭实际上是受中国儒家文化所熏陶的,也就是勤俭、节约、好学、上进……这些构成了家风的基本内容,家风也是在与时俱进,更加健康向上。我们家最主要的就是勤学上进,与人为善。姚明则坦言,小时候曾因不诚实被家人揍过,他对家教

的最深体会是两个字:诚实。重庆老大爷说:“不准喝酒,不准回家太晚,不准在外头熬夜,这种也是家风。”

材料三:郭德纲在儿子郭麒麟18岁生日时特地发表了一条长微博,嘱咐儿子做人、从艺、交友的道理:一个人刚出道,不狂是没有出息的。但如果一直狂,是肯定没出息的。无限赞美自己,只是一种胆怯。登天难,求人更难。黄连苦,无钱更苦。江湖险,人心更险。春冰薄,人情更薄。一入江湖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有人夸你,别信。有人骂你,别听。周围人随意捧骂,不可与之交。

1.阅读材料一、二,请简要概括“家风”的内容涵盖哪些方面。  (4分)

2.阅读材料三,请从“做人、从艺、交友”中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对郭德纲教子观的看法。(3分)

3.班上开展“家风伴我成长”手抄报评比活动,请你参照示例设计一个栏目名称,并简要说明其主要内容。(3分)

示例:

栏目名称:千姿百态秀家风

主要内容:从古至今,展示名家名人的治家之道、普通人的家教文化。

栏目名称:                 

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

请给下面新闻拟一个标题:(18字以内) (2分)

新华网北京11月1日电(记者崔清新)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1日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明确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决定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决定指出,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一次会议作出这一决定。

 

查看答案

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3分)

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 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连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