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赏析(共4分) 夜 雨 寄 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

古诗赏析(共4分)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第二句中的“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1.“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2.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解析】 1. 试题分析: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此处“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这里写出了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共13分)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后//贼追至                        B宁可以//急相弃邪

C人不知//而不愠                    D余闻之也//久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如初( 救助            B难之(当即

C三十而 成功            D不能前时之闻(相当)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南宋刘义庆编的《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东汉到晋代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B.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比两个人在面对同一求助者的不同表现来表达中心的

C.本为行文简洁,通过人物的片言只语和行为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D.华歆遇事冷静,沉着,她不轻易助人,但帮人就帮到底,王朗则显得虚伪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5.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查看答案

在《学会利用图书馆》的综合性学习中,我们知道书籍被分为政治、法律,经济,军事,哲学,文学,艺术,医药卫生等几十个大类,知道查找图书的卡片目录,通常分为分类目录、书名目录、著者目录等几种。现在,班上要开展一次到图书馆去借阅图书资料的活动,请你去完成以下任务。(6分)

1.你想到图书馆借阅如何提高自己写作能力方面的图书,但不知道具体的书名或作者,你该利用哪种目录查找才高效?

2.如果你要借《西游记》,应到哪种目录中查哪一类?

3.读完《西游记》后,你觉得最应该向哪些人推荐这本书?写一段话表述你向他们推荐这本书的理由。

 

查看答案

把下面庆祝国庆节的对联补充完整。(2分)

上联:(   )(   国庆,         稻熟丰登日;

下联:           佳节,(   )(   )秋高气爽天。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景回答问题。(2分)

上初中后,好的学习方法越来越重要,七年级小记者站决定派你去采访任课教师,要求你围绕做笔记和听课、书面作业和复习预习去拟定2个采访的问题。请把你其中的一个问题写在下面。

 

查看答案

按要求默写填空。(每空1分,书写2分,共10分)

①十二届省运会在娄底举行,你可以用《论语六则》中的“                            来表达我市人民对客人的欢迎之情。

②《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海内存知己,                     

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诗句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