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14 分)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14 分)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①轴:画卷  ②物色:观察  ③逮:等到

1.解释加点的词语。(3分)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②诎右臂支船              ③令怪之       

2.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左臂挂念珠倚之      B.献之县令

C.踉跄逐之           D.能以径寸之木

3./ 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地。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5.从内容上看,两文都突出了      ,但写法不同,【甲】文是正面描写,介绍了 

                     ,【乙】是     ,通过写猫的反应,表现画作的精美(3分)

 

1.① 是 ② 弯曲 ③ 以……为怪(对……感到奇怪) 2.D 3.漫 悬 于 壁/旦 而 过 之/轴 必 坠 地。 4.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中 ②在这个时候才知道这幅画很是逼真。 5.技艺的高超 核舟船头三人的神情、动作 侧面描写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本题中“怪”是词类活用现象。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虚词“之”的用法。A项中的“之”代词,指代左膝;B项中的“之”代词,代画;C项中“之”代词,代鼠;D项中的“之”结构助词,的。因此选D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翻译文句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点类型题之一,掌握翻译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这里注意关键词“比”“逼真”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内容和分析文章写法的能力。结合对乙文的理解来分析乙文运用的表现手法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后面的题。(4分)

雾霾下的中国不美丽

①雾霾天气的不断出现,让人相信,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确已经到了一个非转型不可的阶段。事实上,雾霾的影响,也不仅仅伤害人的健康。看看媒体上那些占据主要版面的报道吧:高速公路被迫关闭,许多航班被迫取消,一些污染企业在政府部门的紧急指示下停工……这是一幅多么乱哄哄的图景。

②这样的图景,伦敦曾出现,洛杉矶也出现过。雾霾下的中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的重要城市曾有过的情景并无二致。程度越来越深的工业化,加上汽车驶入千家万户,这是空气污染最重要的成因。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升级滞后的油品、城市建设中的大量扬尘,以及汽车尾气等,都是空气污染的“罪魁”。

③没有一个人喜欢雾霾天。菜场的大妈不喜欢,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不喜欢,进入中国发展的跨国公司外籍高管不喜欢,各级政府官员也不喜欢。面对不断出现的雾霾天气,正视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所有人都必须有所作为,这已成为无可回避的时代课题。

④从政府的角度来说,首先要明确: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之路。那是一条死路。环保部门须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标准,并力求不打折扣地执行。前者涉及的是未来如何发展的问题,后者则跟环境制度的完善与执行联系在一起。就在昨天,新华社发表了一篇述评,称“雾霾天气敲响中国经济转型警钟”。这还算是一种温和的告诫。环境的破坏,对这片土地及居住其上的人的伤害在不断增大,环境污染的经济成本也在急剧上升。这样的现实,在倒逼诸多地方主政者要以大局为重,勿为眼前利益而失长远利益。

⑤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能源结构的改善,是抑制高污染企业的排放,是降低汽车尾气的污染量。在这个过程中,有必要提醒的是,为一己之政绩而不顾环境者,仍会存在;为一企业之利益而阻碍治理的力量,仍会存在;环境系统中为小部门甚至个人私利而执法不严的情形,仍会存在。对抗环境污染,不会是一个单纯的挑战,其中一定夹杂着许多人为的、利益的因素。这些因素使得问题更为复杂。

⑥雾霾天气的不断出现,也在警告所谓汽车时代的沉重代价。大城市部分居民的生活方式,需要有新的审视。汽车尾气污染量的下降,显然有赖于每一个车主的努力。城市追求更为优质的公共交通系统,当与个人自觉地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结合在一起。这同样是挑战很大的一个工程。

⑦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在其名作《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早就论证过,所谓理性的“经济人”难以为集体的共同利益采取行动。很多人总想着“搭便车”,由别人来付出努力,自己享受成果。其结果,少有人为共同利益而努力,共同的目标也往往成为泡影。呼吁全民为治污担起责任的时代命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走出集体行动的困境,要在观念层面达成共识,内化为各自的理念,并将理念转成实践。

⑧雾霾下的中国,不是美丽中国,是打破纠结、直面环境挑战的时候了!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的作者的观点是面对不断出现的雾霾天气,应正视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

B.④⑤两段文字是按照主次的顺序来写的,第④段是从政府的角度来说的,第⑤段是从个人和企业的角度来讲的。

C.第⑦段引用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的话是为了说明了污染的危害。

D.雾霾的出现伤害了人的健康,严重影响了交通系统的运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2.第一段中“许多航班被迫取消,一些污染企业在政府部门的紧急指示下停工”这句话中带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新闻,回答后的题。(4 分)

据新华社日内瓦11月3日 塞拉利昂常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日前照会中国常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对中国政府在当前埃博拉危机中向塞拉利昂提供支持和技术协助表示感谢。

照会说,埃博拉病毒已导致塞拉利昂及其邻国利比里亚和几内亚数千人失去生命,塞拉利昂政府感谢中国政府向塞人民提供重要而慷慨的援助,这有助于塞人民抗击埃博拉疫情。塞拉利昂由衷感谢中国政府在塞急需时提供协助,并期待在消除该致命性疾病传播的过程中与中国政府开展进一步合作。

1.给上面新闻加一个标题。(2分)

2.目前中国援非医疗队在西非帮助那里人民抗击埃博拉病毒,他们随时都会因感染病毒失去生命。假如中国援非医疗队获得年度感动中国奖,请给他们准备几句颁奖词。(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4 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①遗民泪尽②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①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②胡尘: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指金朝的暴政。   

1.这首诗前两句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查看答案

请根据语言环境,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得体、连贯的话来。(4 分)

小记者:您好,我是黄冈的小记者,我能采访您吗?

志愿者:可以啊!

小记者:请问您是来自哪家医院的?主要为社区居民提供哪些服务呢?

志愿者:我们是来自黄冈一医院的,我们主要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些健康检查,比如量血压、测血糖,听心跳等,还有医疗健康方面的咨询和服务。

小记者:①                                                               

志愿者:当然有不同,在社区里为居民服务可以和居民零距离接触,能及时听取居民提出的意见和问题,有利于改进和提高我们的服务水平和技能,在办公室里是听不到居民的心声的。

义工们的心声我们了解到了,那居民们对他们的评价会是怎样的呢?小记者也来采访采访他们。

小记者:您们怎么评价这些义工们提供的服务?

社区居民:②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①由于生态的急剧恶化,如今已是荒漠一片,

②受生态环境的影响,将更为长远、更为致命,一旦因之衰败,几乎不可逆转。

③楼兰古城曾是水草茂盛的地方,

④一个城市的兴衰周期,受产业科技变革的影响,可能是30年、50年,

⑤受文化的影响,可能是50年、100年,

⑥可以说,一个城市如果不能把生态保护好,就没有未来,没有希望。

A ④⑤②③①⑥     B④①⑤⑥②③    C③②④⑤⑥①  D③②⑥④①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