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植物也讲方言 (1)有一种草叫铜草花,学名香薷(rú),开兰色的花...

现代文阅读。

植物也讲方言

(1)有一种草叫铜草花,学名香薷(rú),开兰色的花,少数也开紫色的花。这种花的颜色十分罕见,喜欢铜草花的人也就相当多。他们设法培植它们,但结果都失望了:无论栽种者如何精心照料,铜草花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整天发蔫,好像它们生不逢时。原来,发蔫的铜草花是“生不逢地”:铜草花的生长要求土壤含铜量特别高,其花的兰色,需要吸收大量铜离子来扮靓,只有蕴藏了铜矿的地区才能支持铜草花的这种生物表达。1984年,在大冶铜绿山发现的古铜矿遗址,据考证是公元前13世纪殷小乙时期的遗址。发现遗址的一个重要线索,就是这个地区的地表长着美丽茂密的铜草花。

(2)澳大利亚桉树是植物界鲸鱼级别的树种,它的身高记录是160米,有50层楼房那么高。支撑其庞大身躯的,是它特别坚硬的木质。如此卓立的特征,当然引来无数“粉丝”,想把澳大利亚桉树移植到自己那儿。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雇用了20名意大利劳动力,在他位于索若马岭的土地上种植了10万棵澳大利亚桉树。但杰克?伦敦和许多美国的拥趸(D.ǔn)①都遭到了这种桉树的嘲弄:美国的澳大利亚桉树不管什么时间砍伐,也不管如何处理,总难于加工,板会弯曲,裂纹会扩展开来;即使去做枕木,由于布满莫名其妙的裂纹而无法把钢轨钉上去,也不能派上用场。在其故乡澳大利亚,这些毛病统统没有。

(3)这是什么原因呢?澳大利亚林学家雅各布斯数十年后才发现是桉树在北美长得过快,因而材质就差。在澳大利亚,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会减缓其生长速度。当种子散布到全球各地时,却把这种天敌留在了家乡。麻烦在于桉树已经进化得适应这些天敌。在正常的虫害配合下慢速生长时,桉树的组织显然是最优化的。当没有这些害虫时,快速生长的桉树就会陷入物理学定律的陷阱。生活中有些人用方言表达时眉飞色舞,用普通话表达时却会口蹇(jiǎn)②,也可以用雅各布斯的发现解释这一现象。

(4)我国南方某地从美国引进脐橙栽种,其口味与美国脐橙非常接近。但两种脐橙的外观差别明显:我国南方某地的脐橙“脐部”(与果蒂相对的底部)的收口比美国的大好多,表面也没有美国脐橙光洁。林业专家借鉴雅各布斯的思路,发现我国南方某地的微生物环境与美国同一纬度上的脐橙果园有显著的差异性。对应到语言现象,可以这么理【解析】
美国脐橙落户我国南方某地后,它的“口音”不再是纯正的美国口音,而是带有那种微生物环境下的当地口音。

(5)生活在什么地方的人发什么口音,树也是。树挪死,人挪活。从某种意义上说,树是比人更讲方言的生命。                           

(【注释】:①拥趸:指演员、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支持者。②蹇:不顺利。)

1.文章标题“植物也讲方言”好在哪里?(3分)

2.文章第(2)自然段,除了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画线句还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2分)

3.第一自然段中有两处加点的词,任选一处,具体说明它的作用。(3分)

4.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在横线上。(2分)

本文是        (A. 说明事物 B.阐明事理)的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 逻辑顺序)

5.说说我国南方引进的脐橙与美国的脐橙有什么不同?为什么?(4分)

 

1.标题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说明了植物生长需要适合它的环境,易于理解,饶有 趣味。 2.作比较。鲜明地突出了桉树的高大。 3.十分:表程度,准确地说明了铜草花颜色的罕见。 4.BC 5.不同点:我国南方某地的脐橙“脐部”的收口比美国的大好多,表面也没有美国脐橙光洁。 原因:我国南方某地的微生物环境与美国同一纬度的脐橙果园有显著的差异性。(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解析】 1.试题分析:读“植物也讲方言”这个题目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可见题目具有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读完全文可知,这个题目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地说明了植物生长需要适合它的环境这一内容,既概括了文章的说明内容,又具有趣味性。 考点:本题考查对说明文题目作用的理解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28分)

冰雪人民币

她在冰雪地里提着包等出租车。一辆一辆从她眼前开过去的车没有空车标志,这样的天气找车很难,她手里的包越来越沉。

她在几个人的争夺中胜出。拉上她的司机一开口她就听出是郊区农民,车上还散着浓浓的烟味和汗味混合的气体。放在平时,她一定要换一辆车。

冰雪阻碍了车的速度。车比往日多一倍的时间到达。

她以要投诉车内气味为理由少给司机10块钱。司机和她激烈争吵了十分钟。

她像一个受害者又像一个获胜者。

车在冰雪中继续爬行。

一种快感让她感到轻松。轻松时刻她才发现她的包随着被她骂的司机走了。

她呆住了,包里的人民币有十万块!

她找她能找的所有人,别人说你没记住车号光凭气味恐怕是找不到了。想碰碰运气,可以站在原地等等。夜比以前任何一天早来了许多。冰雪几乎要把她变成冰雕。

一道光柱熄灭,真的有辆车在冷的透不过气的夜里停在她眼前。车门里扑出她熟悉的气味。

司机递给她的是她的包,包还是那么沉。

她冻僵的手从包里颤巍巍抽出一叠人民币给司机。

司机不要。

她的泪流出来,在脸上结成冰。

司机向她伸手:“你把刚才少给我的10块钱还给我。”

雪又下大了。

(选自《读者》)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用一句话概括回答。(3分)

2.为什么作者以“冰雪人民币”为题,谈谈你的看法。(3分)

3.结合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分别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1)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天气找车很难,她手里的包越来越沉。(2分)

(2)车门里扑出她熟悉的气味。(2分)

4.作者塑造出租车司机形象时运用了什么方法?请任选其中一个相关语句

谈谈它的作用。(4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义田记钱公辅》节选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三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既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2分)

①嫁娶婚葬皆有           ②而其志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物喜养济群族之人

B.居庙堂之高忧其民然何时而乐耶

C.先天下之忧忧遗其子

D.予尝求古仁人心公未贵显也

3.翻译句子(2分)

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查看答案

作文。(60分)

生活中,总有一些香味令人难以忘怀。这种香味可能源于自然,如鲜花的芬芳馥郁、果实的成熟飘香;也可能来自生活,如书本里淡淡的墨香、餐桌上美味佳肴的鲜香,甚至是父母劳累一天后身体散发出的汗香。。。。。。

请以“________飘香”为题,结合自我经历或感受,写一篇文章。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3)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13分)

读“磨脑子”的书

书有许多种。有的明白晓畅,使人轻松;有的艰深晦涩,让人费解。而真正值得我们阅读的,往往是那些“磨脑子”的书。

与一般的书籍比较起来,“磨脑子”的书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是前人思想的精华、阅历的浓缩。它不是那种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而是不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的书,是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的书。读这种书的感受就好像啃骨头,费劲,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吃现成的肉当然也好,但终究不如啃骨头来得有劲。

读“磨脑子”的书,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用进废退的。能否经常给自己出难题,面对困难超越自我,本身就是一个人素质高下的集中表现。燕雀安于暖巢,只有雄鹰才能在风雨中翱翔。常读一览无余的书,会使原本聪慧的头脑退化。

人的愉悦程度大抵与其付出的劳动量和劳动时间成正比。读“磨脑子”的书有点像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不花上吃奶的力气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惟其如此,它所带来的快乐才非同一般,它赐给我们的礼物才格外珍贵。试想,上珠穆朗玛峰的快乐岂是随便踏上哪个土包儿可以比拟的?

俗话说,宁尝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磨脑子”的书正像鲜桃,而大量克隆的信息垃圾充其量只配叫做“烂杏”。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它使人暂别琐碎与平庸、浮躁与虚妄,而变得神清气爽,心灵宁静。对于这样一种难得的体验,聪明人是不该长久疏远的。

真正的读书人都有同感,好书一定要精读。一目十行的读法或许适合一般读物,但对于“磨脑子”的书绝不适宜。真正的好书甚至使我们有意放慢阅读速度,就像一个贪婪的孩子舍不得一口吃完手中的糖果一样。

要真正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要学会适当地拒绝。著名作家李敖先生夜晚从不看电视,全用来阅读那些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老书”。拒绝,还意味着,既不为某些时髦的写作分心,也不对人为的热点动心,更不为虚假的创造操心。不仅如此,网络的精彩,球赛的热闹,酣睡的香甜,游戏的畅快 ,都是应该适当拒绝的。否则的话,什么时候“磨脑子”呢?

1.“磨脑子”的书有什么特点?(3分)

2.阅读全文,说说读“磨脑子”的书有哪些益处。(3分)

3.分析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及表达效果。(4分)

(1)“磨脑子”的书正像鲜桃,而大量克隆的信息垃圾充其量只配叫做“烂杏”。

(2)著名作家李敖先生夜晚从不看电视,全用来阅读那些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老书”。

4.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磨脑子”的文章。请你任选一篇你喜欢并感受深刻的文章,简要地写出你的阅读体验和感悟。(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14分)

溪   水

李汉荣

①一条大河有确切的源头,一条小溪是找不到源头的,你看见某块石头下面在渗水,你以为这就是溪的源头,而在近处和稍远处,有许多石头下面、树丛下面也在渗水,你就找那最先渗水的地方,认它就是源头,可是那最先渗水的地方只是潜流乍现,不知道在距它多远的地方,又有哪块石头下面或哪丛野薄荷附近,也眨着亮晶晶的眸子。于是,你不再寻找溪的源头了。你认定每一颗露珠都是源头,如果你此刻莫名其妙流下几滴忧伤或喜悦的泪水,那你的眼睛、你的心,也是源头之一了。尤其是在一场雨后,天刚放晴,每一片草叶,每一片树叶,每一朵花上,都滴着雨水,这晶莹、细密的源头,谁能数得清呢?

②溪水是很会走路的,哪里直走,哪里转弯,哪里急行,哪里迂回,哪里挂一道小瀑,哪里漾一个小潭,乍看潦草随意,细察都有章法。我曾试着为一条小溪改道,不仅破坏了美感,而且要么流得太快,水上气不接下气似在逃命,要么滞塞不畅,好像对前路失去了信心。只好让它复走原路,果然又听见纯真喜悦的足音。别小看这小溪,它比我更有智慧,它遵循的就是自然的智慧,是大智慧。它走的路就是它该走的路,它不会错走一步路;它说的话就是它该说的话,它不会多说一句话。你见过小溪吗?你见过令你讨厌的小溪吗?比起我,小溪可能不识字,也没有文化,也没学过美学,在字之外、文化之外、美学之外,溪水流淌着多么清澈的情感和思想,创造了多么生动的美感啊。我很可能有令人讨厌的丑陋,但溪水总是美好的,令人喜爱的,从古至今,所有的溪水都是如此的可爱,它令我们想起生命中最美好纯真的那些品性。 

③林中的溪水有着特别丰富的经历。我跟着溪水蜿蜒徐行,穿花绕树,跳涧越石,我才发现,做一条单纯的溪流是多么幸福啊。你看,老树掉一片叶子,算是对它的叮咛;那枝野百合花投来妩媚的笑影,又是怎样的邂逅呢?野水仙果然得水成仙,守着水就再不远离一步了;盘古时代的那些岩石,老迈愚顽得不知道让路,就横卧在那里,温顺的溪水就嬉笑着绕道而行,在顽石附近漾一个潭,正好,鱼儿就有了合适的家,到夜晚,一小段天河也向这里流泻、汇聚,潭水就变得深不可测;兔子一个箭步跨过去,溪水就抢拍了那惊慌的尾巴;一只小鸟赶来喝水,好几只小鸟赶来喝水,溪水正担心会被它们喝完,担心自己被它们的小嘴衔到天上去,不远处,一股泉水从草丛里笑着走过来,溪水就笑着接受了它们的笑…… 

④我羡慕这溪水,如果人活着,能停止一会儿,暂不做人,而去做一会儿别的,然后再返回来继续做人,在这“停止做人的一会儿里”,我选择做什么呢?就让我做一会儿溪水吧,让我从林子里流过,绕花穿树、跳涧越石,内心清澈成一面镜子,经历相遇的一切,心仪而不占有,欣赏然后交出,我从一切中走过,一切都从我获得记忆。你们只看见我的清亮,而不知道我清亮里的无限丰富……

1.溪水具有的“智慧”和“品性”是什么?(3分)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溪水的?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概括。(4分)

3.品味下面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3分)

盘古时代的那些岩石,老迈愚顽得不知道让路,就横卧在那里,温顺的溪水就嬉笑着绕道而行……

4.除了写溪水之外,文章写“我”有什么作用?(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