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综合性学习(9分) 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快捷,...

综合性学习(9分)

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快捷,同时也带来了挥之不去、避之不及的种种干扰与困惑。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作为普通公民我们将在这方面受到保护。今日“热点话题讨论”时,你们小组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近年来,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电信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花样翻新、屡打不绝;网上诈骗盗窃、网络谣言、侮辱诽谤他人、网络淫秽色情等违法犯罪行为社会危害严重;随意收集、擅自使用、非法泄露,甚至倒卖、出售公民个人电子信息,致使垃圾邮件、垃圾短信让人民群众反响强烈……不仅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甚至危害到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

【材料二】

据了解,近些年因为网络信息泄露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巨大,甚至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前不久,“福建女白领乱扔网购包裹引来杀身之祸”的消息就是一则典型案例。像这样不注意保护个人信息,甚至在网上随意传达自己信息造成伤害的例子非常多。

【材料三】 由于网络犯罪渠道传播迅速,涉及面广。真实身份难以确定,犯罪分子容易隐蔽,警方调查大量网络违法案件源自国外,给侦破带来巨大难度。另外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前不够健全,网络运营商家受利益驱使不自律,也是近两年网络犯罪地导火索。

1.请你阅读以上材料,概括出网络信息被破坏所带来危害的特点。(4分)

答:                                                                

2.从以上材料中你可以读出网络信息带来危害的原因(3分)

答:                                                                 

3.请你说说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我们网民可以采取哪些方式保护自己?[至少写出两点](2分)

答:                                                                          

 

1.带来网络犯罪种类多,社会危害程度深,涉及面广,传播速度快,不易察觉。评分:共4分,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 2.网民保护自己信息意识差,我国法律、法规以前不够健全,网络运营商受利益驱使。评分:共3分,每点1分 3.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发布自己的信息。合理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评分:共2分,每点1分,合理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一中的“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电信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花样翻新、屡打不绝”可知,特点之一是网络犯罪种类多。根据材料二中的“近些年因为网络信息泄露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巨大,甚至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知,特点之二是带来的损失大。概括材料三中的“由于网络犯罪渠道传播迅速,涉及面广。真实身份难以确定,犯罪分子容易隐蔽”可知,特点还有涉及面广,传播速度快,不易察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及概括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3分)

他虽嫉恶如仇,却从没有武松鸳鸯楼连杀十五人的血腥,也没有李逵两把板斧排头砍倒一片百姓的凶残;他对人间苦难有深切的体悟,如在桃花村痛打小霸王周通后,劝周通放弃亲事,为的是让刘太公能够老有所养,不要“教老人家失所”;梁山上见着林冲便动问“阿嫂信息”……

以上选文出自名著《①   》。文中的“他”是 ②  ,请你简要地写出原著中有关他的另一件事情: ③   。

 

查看答案

默写(5分)

1.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2.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3.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出师表》中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办事之际。

B.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

C.“你休息一两天,去拜望亲戚本家一回,我们便可以走了。”母亲说。

D.《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查看答案

在下面语段横线处填写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有些人喜欢用显微镜去观察一片叶子,有些人喜欢用肉眼去看木头的年轮。 ①                                                       

真正去认识一棵树, ②   必须从枝叶到根本,从过往的清风到枝干的神韵都要注意到。同样,当我们正视生命时 ③  只从细微末节着眼, ④ 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侮蔑。

A.①即使② 也 ③ 若是④便               B.①然而②却③如果④便

C.①但是②也③若是④就                  D.①即使②却③如果④就

 

查看答案

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几天的阳光在树的枝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确实需要一次洗礼。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我怀想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 ,仿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细草样柔软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使簇生油绿的枝叶开出红色的花。现在,雨却迟疑着。

A.①被尘土掩埋得有些憔悴了②从山谷传出山谷

B.①把万物照得些憔悴了②从山谷传出山谷

C.①把万物照得些憔悴了②从山谷返响到山谷

D.①被尘土掩埋得有些憔悴了②从山谷返响到山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