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去年暑假小明参加学校的生存夏令营,学到了野外生存的很多知识和技能.其中: (1)...

去年暑假小明参加学校的生存夏令营,学到了野外生存的很多知识和技能.其中:

满分5 manfen5.com

(1)获取饮用水.如图1,用大塑料袋套在树叶浓密的嫩枝上,扎紧袋口.随着植物中水的不断            ,(填物态变化名称)经过一段时间,塑料袋的内表面上就会出现一层水珠.

(2)用影子辨别方向.如图2,将一根直杆竖直插在水平地面上的O点.中午前后,用描点的方法在地面上画出杆的阴影顶端的运行轨迹,在轨迹上找出其中距O点最近的点A,则OA所指示的方向就是      (选填“东”“西”“南”“北”)方向,这一判断应用的光学知识是     

 

(1)汽化、液化;(2)北;光沿直线传播 【解析】 试题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汽化的方式有两种:蒸发和沸腾;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叶子中的水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又液化为水.(2))木杆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现象,正午的时候,太阳在正南方向,影子在正北方向,阳光与地面的角度最大,形成的影子最短. 【解析】 (1)植物叶子内有很多的水,叶子上有很多的气孔,叶子中的水从气孔蒸发变为水蒸气,这是汽化过程(或蒸发);水蒸气遇到冷的塑料袋液化为水,从而获得饮用水. (2)OA是最短的影子,说明此时阳光与地面夹角最大,这是正午,又由于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所以影子在正北方,即OA是南北方向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现象. 故答案为:(1)汽化、液化;(2)北;光沿直线传播. 【点评】(1)考查了物态变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技能. (2)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实验.它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不同类型的镜片,观察到了如下现象.

(1)将近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      作用,他应该是      透镜.据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      (填“前方”或“后方”).

(2)取下近视眼镜片,重新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它上面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然后将另一个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光屏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又变模糊了,再使光屏靠近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说明带上这个眼镜可以矫正      眼.

 

查看答案

“激情四运会•魅力新浠水”黄冈市四运会于9月22日,在浠水县体育活动中心隆重开幕.

满分5 manfen5.com

(1)A图,浠水实中学生翻板表演,动作协调一致,画面令人震撼,不同角度的观众都能欣赏到翻板上的画面,是因为翻板对光发生      反射.

(2)B图,四运会火炬传递.火炬中的燃料是丙烷气体,为了便于储存和携带,常温下采用      方法使其液化,此物态变化过程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C图,是小明用手机拍摄到的运动场上表演的画面,为了能拍到全景,则小明应离运动场      (填“远”或“近”)一些.

 

查看答案

水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能源.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B.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C.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D.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

 

查看答案

长沙福元路大桥东入口采用了全封闭的隔音措施,如图所示,该设施长175m,高7m,由隔音板组成,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采用全封闭隔音是在声源处阻断噪声的传播

B.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D.隔音板隔音利用了声音的直线传播

 

查看答案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对于该次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

满分5 manfen5.com

A.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