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
B.人步行速度约4km/h
C.洗澡水的温度是100℃
D.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2s
小丽买了饰品,想要测它的密度,将饰品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她向老师借了托盘天平,并找来矿泉水瓶、细线、小石块、水.利用这些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A.用调好的天平测出饰品的质量m1;
B.往矿泉水瓶倒入适量的水,用细线把小石块系在饰品的下面,只让小石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液面的位置记为h1;
C.使饰品和小石块都浸没在水中,标注液面的位置记为h2;
D.取出石块和饰品,往矿泉水瓶加水至h1,用天平测出质量m2;
E.继续往瓶中加水至h2,用天平测出质量m3;
(1)在测量饰品质量的过程中,小丽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零刻度处,看到指针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她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指针指向分度标尺的 .
(2)如图乙所示,饰品的质量m1= g.
(3)利用实验测量的物理量写出密度表达式ρ=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
(1)小军借助小灯泡来测凸透镜焦距,他的做法是:将小灯泡、凸透镜、光屏按如图所示固定在光具座上,固定小灯泡到凸透镜的位置,再将光屏从紧贴凸透镜开始向右移动,观察光屏上光斑的大小变化情况.实验现象及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 小灯泡到透镜的距离/cm | 光斑的大小变化情况 |
1 | 5.0 | 一直变大 |
2 | 10.0 | 大小不变 |
3 |
| 先变小后变大 |
(1)请你在图中读出第3次实验小灯泡到透镜的距离 cm.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次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军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3cm处,则光屏上烛焰清晰的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
(4)再将一个近视眼镜放在烛焰与原凸透镜之间,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此时所成的像比(3)中的像 (选填“大”或“小”).
(5)若将(3)小题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点燃的蜡烛后光屏上是否还会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选填“会”或“不会”).
用如图所示在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发现测量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所用的时间,对实验测量结论的准确性起关键作用;于是老师提出了“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到撞击金属片所用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
(1)请你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
猜想一: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所用的时间可能与小车运动的距离有关;
猜想二: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所经历的时间可能与 有关;
(2)该实验我们要采用 方法进行实验.
(3)请设计探究“猜想一”的实验记录表格.
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正方体木块、水平长木板、钩码等器材“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实验序号 | 接触面 | 压力/N | 滑动摩擦力/N |
1 | 正方体木块的正面与木板 | 2 |
|
2 | 正方体木块的正面与木板 | 2.5 | 0.5 |
3 | 正方体木块的正面与木板 | 2 | 0.6 |
4 | 长方体正面(面积最大)与木板 | 3 | 0.6 |
5 | 长方体侧面与木板 | 3 | 0.6 |
6 | 长方体地面(面积最小)与木板 | 3 | 0.6 |
(1)本实验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由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得出的,要使水平拉力大小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
等,木块必须保持 状态;如图所示为第1组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2)小明根据表中1、2组数据,得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压力的增大而 ,这样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否严谨?
答: ;理由是 .
(3)请分析第1、3组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同的原因是 .
(4)小明还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接触面积有关,实验时可以将正方体换成长方体,现有长方体木块和长方体玻璃各一个,他应选用长方体 .
(5)选完器材后继续实验记录数据4、5、6,分析数据可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 (选填“有关”或“无关”).
小刚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1)为方便观察,实验时玻璃板应该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如果发现棋子A的像较暗,可以用手电筒正对 (选填“棋子”或“棋子的像”)照射,这样就可以增加像的清晰度.
(3)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 (选填“A”或“B”)侧观察.
(4)小刚用厚度为5mm的玻璃板做实验,在准确找到物体和像的位置后,他测出物体到平面镜距离和像到平面镜距离如表所示,造成小刚测出的物距和像距不相等的原因是 .使用此实验过程小刚还可能看到 个像;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实验时我们应该 .
实验次数 | 1 | 2 | 3 |
物距/cm | 2.3 | 4.6 | 5.4 |
像距/cm | 2.8 | 5.1 | 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