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用托盘天平测一物体的质量,横梁平衡后右盘有50g、20g和10g三个砝码,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 .小明用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是 mm.
婆婆是远视眼,需要用 透镜来矫正,当婆婆戴上眼镜时,小丽通过镜片看到的婆婆的“眼睛”是通过镜片形成正立的、放大的 像.
小明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想判断家中一个形状不规则的铜制工艺品是否为空心,于是他做了以下实验(如图甲所示);用细线穿过一个能够自由旋转的圆轮,圆轮的框架固定,一条细线穿过圆轮,细线的两端各系一个完全相同的空塑料瓶,细线的右端再系上工艺品,向左瓶中逐渐加水至178ml时装置恰好平衡(平衡时,左右细线下所悬吊物体的质量相等);接着往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读出量筒示数为20ml,再把取下的工艺品缓慢放入量筒,直至完全浸没,读出此时量筒示数为45ml,如图乙.(不考虑工艺品的吸水性和装置的摩擦,ρ铜=8.9×103 kg/m3)
(1)工艺品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2)该工艺品是空心还是实心?若为空心,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少?
南方一古镇小店卖米酒和卖酱油都用竹筒状的容器来量取,但量取相同质量的米酒时所用的器具比量取酱油的要大一点(如图甲所示),其原因是 ;
小明在古镇买了一瓶米酒,回家后,按图乙所示A→B→C的顺序进行了实验,测出了米酒的密度,由图所示数据知米酒的密度为 kg/m3.
按照小明的实验方案测出的米酒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 .
如何改进他的实验方案可使测出的米酒密度更准确? .
如图是某小组探究液态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得到的温度﹣时间图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萘这种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 ℃.
(2)前4分钟内的萘处于 ,10分钟后的萘处于 .(填“固态”或“液态”)
(3)萘的熔化过程经历了 分钟时间,这段时间内萘处于 的状态.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发光体S(箭头形状的发光二极管,长为2cm)、凸透镜T、光屏P安装在光具座上进行试验,如图所示.
固定凸透镜T,将发光体S放在离凸透镜4cm(物距u)处,移动光屏P,如果找不到像,则记录光屏上光斑的特征;如果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则记下像的特征,测出光屏P到透镜T的距离(像距v)和像的长度.然后,将物距依次增加2cm,重复上面的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 物距u/cm | 像距v/cm | 像的长度/cm | 像的特征 |
1 | 4.0 | / | 光斑大小变化 | 只有圆光斑 |
2 | 6.0 | / | 光斑大小变化 | 只有圆光斑 |
3 | 8.0 | / | 光斑大小不变 | 只有圆光斑 |
4 | 10.0 | 40.0 | 8.0 | 倒立的箭头 |
5 | 12.0 | 24.0 | 4.0 | 倒立的箭头 |
6 | 14.0 | 18.7 | 2.7 | 倒立的箭头 |
7 | 16.0 | 16.0 | 2.0 | 倒立的箭头 |
8 | 18.0 | 14.4 | 1.6 | 倒立的箭头 |
9 | 20.0 | 13.3 | 1.3 | 倒立的箭头 |
(1)凸透镜T的焦距为 cm.
(2)物距u在 范围时,在光屏上总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物距从开始再到逐渐增大时,则像的大小 ,像距 .(均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先变小后变大”、“先变大后边小”)
(4)当物距等于7cm时,物体在光屏上 成像(填“一定会”、“一定不会”“可能会”).分析表中成倒立实像的实验数据,当物像间距(u+v)最小时,成在光屏上的像的长度 发光体的长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请你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再找出一条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