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用焦距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位置固...

用焦距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

满分5 manfen5.com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      (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此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也将逐渐向      移动.

(2)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将所缺的实验数据和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30

15

2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5

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

正立、放大的虚像

请根据实验序号4的成像规律,写出在生活中的一个应用 ③     

(3)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小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      (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4)晓红在早上9:00利用太阳光进行观察凸透镜焦点的活动,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她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你认为她这种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是:     

 

(1)较暗;上; (2)①倒立、缩小的实像;②30;③放大镜; (3)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4)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放置. 【解析】 试题分析:(1)凸透镜成像时,前后光线相差越大,实验效果越明显,蜡烛的像越明显;理解倒立实像的含义,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相对于凸透镜向下运动,则像向上运动; (2)当物距大于像距,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物距小于像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物体在焦点以内时,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若将凸透镜的一部分遮住,凸透镜其他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所以仍能成物体完整的像,只是折射的光线数量减少,所以像比原来变暗; (4)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此点为凸透镜的焦点.由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粗略测量薄透镜的焦距时,可以测出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可. 【解析】 (1)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实验环境应该比较暗,这样成的蜡烛的像更加清晰;由于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就应该越向上移动; (2)①由数据知,当物距为30cm时像距为15cm,此时物距大于像距,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当物距为15cm时,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像距为30cm,此时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③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其实际应用是放大镜; (3)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凸透镜的上半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成烛焰完整的像;由于凸透镜折射光线的数量比原来减少,所以像比原来变暗; (4)太阳光可以近似看为平行光源,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太阳光经凸透镜后将会聚在焦点.所以改变凸透镜与地面间的距离,直到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便为焦点.如果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此时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没有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所以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 故答案为: (1)较暗;上; (2)①倒立、缩小的实像;②30;③放大镜; (3)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4)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放置.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还涉及到了焦距的粗略测量.考查得很广,但只要掌握基础知识,做出合理的推理,都比较容易解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

满分5 manfen5.com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盐水的质量是      g.再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盐水的密度为      kg/m3

(3)小聪同学在实验中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倒入盐水后测出其总质量m2.在将盐水倒入量筒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盐水较多,无法全部倒完,他及时停止了操作.同组同学讨论后认为仍可继续完成实验,于是小聪读出此时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又加了一个步骤,顺利得出了盐水的密度.你认为增加的步骤是:      ,请帮小聪写出计算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    

 

查看答案

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请你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一个实验,对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其中一个因素进行探究,并完成下列自主学习活动报告,在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

(1)写出你选用的物品:     

(2)简述实验过程及现象:                                                         

(3)得到的结论:     

 

查看答案

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满分5 manfen5.com

(1)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      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

(2)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3)小明在第9分钟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如图乙所示,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     

 

查看答案

将一矩形玻璃砖从中间斜切后,向左右沿水平直线拉开一小段距离,如图所示,一条光从左侧面垂直射入,画出这条光线从右侧玻璃砖射出的折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