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

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弦的长短、松紧、粗细都影响弦的振动快慢,影响振动频率,影响音调. 【解析】 (1)演员经常调节弦的松紧,弦的松紧程度决定着振动的频率,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 (2)用力大小能改变弦偏离原位置的大小,能改变振幅,能改变响度. (3)音色的影响因素是材料和结构,改变松紧时,没有改变弦的材料和结构,没有改变音色.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
A.老师讲话时声音要小一些
B.每位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查看答案
小明和小亮按照课本要求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他们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测出它们的电流,填入下表:
实验
次数
A处电流
IA/A
B处电流
IB/A
C处电流
IC/A
10.100.120.22
20.200.240.44
30.250.300.55
(1)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是:______
(2)测量三次的目的是:______,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采用______方法改变电流的大小从而进行三次实验.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实验桌上有A、B、C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C的焦距未知.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所示.
manfen5.com 满分网
(1)小刚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______凸透镜(选填“A”或“B”).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cm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_____的实像.
(2)小刚将凸透镜C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cm到4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cm到3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由此可判断烛焰在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时,烛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像.
查看答案
小军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时,发现折射角会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加的角度并不相等,谁的增加量更大呢?小军想通过实验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标有角度的圆盘上,使二者的圆心重合,如图所示.
②将一束激光射向圆心O,激光在O处发生折射;
③读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实验次数1234
入射角i30°45°60°
折射角r21°30°38°
④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②③步骤数次;
⑤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比较入射角增加量与折射角增加量的大小,得出结论.
(1)图中光线的入射角大小为______,折射角大小为______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入射角增加量与折射角增加量的大小,谁的更大呢?______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一定还会有所发现,请写出两点.
______
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小明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如图是小明同学做完实验后白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MN是他实验时画出的玻璃板的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A′、B′分别是他找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
(2)根据小明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为什么?
(3)在玻璃板的同一侧,小明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4)实验中小明在玻璃板的一侧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甲,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拿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乙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找到像的位置.对于蜡烛甲和乙的要求是______,原因______
(5)在寻找像的位置时,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它重合,请你猜想原因可能是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