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数学试题 >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2),点B的坐标为(3,1),二次...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2),点B的坐标为(3,1),二次函数y=x2的图象记为抛物线l1
(1)平移抛物线l1,使平移后的抛物线过点A,但不过点B,写出平移后的一个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______(任写一个即可);
(2)平移抛物线l1,使平移后的抛物线过A,B两点,记为抛物线l2,如图2,求抛物线l2的函数表达式;
(3)设抛物线l2的顶点为C,K为y轴上一点.若S△ABK=S△ABC,求点K的坐标;
(4)请在图3上用尺规作图的方式探究抛物线l2上是否存在点P,使△AB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判断点P共有几个可能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manfen5.com 满分网
(1)本题答案不唯一,符合条件均可. (2)可设出平移后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然后将A、B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即可求得l2的函数表达式. (3)本题可通过求三角形的面积来求K的坐标.由于三角形ABC的面积无法直接求出,因此可其转换成其他规则图形面积的和差来解.分别过A、B、C三点作x轴的垂线,因此△ABC的面积可用三个直角梯形的面积差来求出.可先根据直线AB求出其与y轴的交点G的坐标,设出K点坐标后即可表示出KG的长,然后可根据△KBG和△KAG的面积差表示出△KAB的面积,然后根据得出的△ABC的面积即可求出K的坐标. (4)应有三点:①以A为圆心,AB为半径作弧可交抛物线l2于一点;②以B为圆心,AB为半径坐标交抛物线于另一点;③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可交抛物线于两点,因此共有4个符合条件的P点. 【解析】 (1)有多种答案,符合条件即可. 例如y=x2+1,y=x2+x,y=(x-1)2+2或y=x2-2x+3, y=(x+-1)2,y=(x-1-)2. (2)设抛物线l2的函数表达式为y=x2+bx+c, ∵点A(1,2),B(3,1)在抛物线l2上, ∴, 解得, ∴抛物线l2的函数表达式为y=x2-x+. (3)y=x2-x+=(x-)2+, ∴C点的坐标为(,). 过A,B,C三点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F, 则AD=2,CF=,BE=1,DE=2,DF=,EF=. ∴S△ABC=S梯形ADEB-S梯形ADFC-S梯形CFEB=(2+1)×2-(2+)×-(1+)×=. 延长BA交y轴于点G,设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为y=mx+n, ∵点A(1,2),B(3,1)在直线AB上, ∴, 解得, ∴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为y=-x+. ∴G点的坐标为(0,). 设K点坐标为(0,h),分两种情况: 若K点位于G点的上方,则KG=h-. 连接AK,BK. S△ABK=S△BKG-S△AKG=×3×(h-)-×1×(h-)=h-. ∵S△ABK=S△ABC=, ∴h-=, 解得h=. ∴K点的坐标为(0,). 若K点位于G点的下方,则KG=-h. 同理可得,h=. ∴K点的坐标为(0,). (4)作图痕迹如图所示. ①以A为圆心,AB为半径作弧可交抛物线l2于一点;②以B为圆心,AB为半径坐标交抛物线于另一点;③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可交抛物线于两点,因此共有4个符合条件的P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1,若△ABC和△ADE为等边三角形,M,N分别为EB,CD的中点,易证:CD=BE,△AMN是等边三角形:
manfen5.com 满分网
(1)当把△ADE绕点A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CD=BE吗?若相等请证明,若不等于请说明理由;
(2)当把△ADE绕点A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AMN还是等边三角形吗?若是请证明,若不是,请说明理由(可用第一问结论).
查看答案
甲、乙二人骑自行车同时从张庄出发,沿同一路线去李庄.甲行驶20分钟因事耽误一会儿,事后继续按原速行驶.如图表示甲、乙二人骑自行车行驶的路程y(千米)随时间x(分)变化的图象(全程),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乙比甲晚多长时间到达李庄?
(2)甲因事耽误了多长时间?
(3)x为何值时,乙行驶的路程比甲行驶的路程多1千米?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manfen5.com 满分网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cm,BC=8cm.P为BC的中点,动点Q从点P出发,沿射线PC方向以2cm/s的速度运动,以P为圆心,PQ长为半径作圆.设点Q运动的时间为t s.
(1)当t=1.2时,判断直线AB与⊙P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已知⊙O为△ABC的外接圆.若⊙P与⊙O相切,求t的值.
查看答案
王强与李刚两位同学在学习“概率”时.做抛骰子(均匀正方体形状)实验,他们共抛了54次,出现向上点数的次数如下表:
向上点数123456
出现次数69581610
(1)请计算出现向上点数为3的频率及出现向上点数为5的频率;
(2)王强说:“根据实验,一次试验中出现向上点数为5的概率最大.”李刚说:“如果抛540次,那么出现向上点数为6的次数正好是100次.”请判断王强和李刚说法的对错;
(3)如果王强与李刚各抛一枚骰子.求出现向上点数之和为3的倍数的概率.
查看答案
以下是某省2010年教育发展情况有关数据:
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5000所,其中小学12500所,初中2000所,髙中450所,其它学校10050所;全省共有在校学生995万人,其中小学440万人,初中200万人,高中75万人,其它280万人;全省共有在职教师48万人,其中小学20万人,初中12万人,高中5万人,其它11万人.
请将上述资料中的数据按下列步骤进行统计分析.
(1)整理数据:请设计一个统计表,将以上数据填入表格中.
(2)描述数据:下图是描述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所数的扇形统计图,请将它补充完整.
(3)分析数据:
①分析统计表中的相关数据,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师生比,最小的是哪个学段?请直接写出.(师生比=在职教师数:在校学生数)
②根据统计表中的相关数据,你还能从其它角度分析得出什么结论吗?(写出一个即可)
③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得出什么结论?(写出一个即可)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