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小明是个善于思考的同学,他在家中观察饲养的金鱼时,想到一个问题: 进入鱼体和流出...

小明是个善于思考的同学,他在家中观察饲养的金鱼时,想到一个问题: 进入鱼体和流出鱼体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变化?为探究这一问题,他设计了如下方案,试分析回答:(提示: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遇二氧化碳后,BTB溶液的颜色会由蓝色变成黄色。短时间内使用BTB对鱼没有影响。)

步骤

烧杯①

烧杯②

1

加入1 000毫升清水、一条健康的成年金鱼

加入1 000毫升清水,但不加入金鱼

2

在金鱼口前方滴入2-3滴BTB溶液,观察流出鳃盖后缘的水的颜色变化情况并记录

滴入2-3滴BTB溶液,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并记录

3

重复以上实验2次,分析得出结论

 

(1)小明做出的假设是流出鱼体的水中溶解的__________增加。

(2)该探究活动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

(3)预测结果是烧杯①中流出鳃盖后缘的水显_________色,烧杯②中的水显________

(4)小明在实验中轻轻掀起鳃盖,发现鱼鳃是鲜红色的,原因是鳃丝内密布_________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黄 蓝 毛细血管 【解析】试题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1)鱼用鳃呼吸,水从鱼口进入、通过鳃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因此小明做出的假设是进入鱼体和流出鱼体的水中,流出鱼体的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增多;(2)该探究活动的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3)预测结果是烧杯①由蓝色变成黄色,烧杯②蓝色不变成黄色,小明可能得出的结论是进入鱼体和流出鱼体的水中,流出鱼体的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增多;(4)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由于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所以颜色为鲜红色。 点睛: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是与动物运动有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蚯蚓靠______协调配合完成运动;图乙中,表示蝗虫运动器官的是____,(填序号)。

(2)图丙是人的关节及屈肘动作模式图,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的结构有[4]_____________和[3]中的滑液。屈肘动作的产生需要[6]和[7]的协调配合,从动物体结构层次上看,[6]和[7]均属于_____________

(3)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骨、关节、骨骼肌关系模式图,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是四种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甲与乙、丙、丁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甲无成形的__________

(2)图丁中的a是__________,图中的乙、丙、丁都可通过产生a来繁殖后代。

(3)以上四种生物的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较,没有_________,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必须添加___________

(4)用显微镜观察丙,可以看到有些细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丙在进行______生殖。

 

查看答案

下面是同学们熟悉的五种动物。请看图回答问题:

(1)就生活环境而言,A~E五种动物中,水中生活的动物是______(填字母),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的动物是__________(填字母)。

(2)就主要特征而言,A~E五种动物中,具有“身体表面有硬而干燥的鳞片,卵生,体温不恒定”等特征的动物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具有“胎生,雌性用乳汁哺育幼儿”等特征的动物是 _________(填字母)。

(3)这五种动物中,体温能够保持相对恒定的动物是___(填字母)。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动物的行为同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

B. 动物的行为都是生来就有的

C. 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都有重要意义

D. 公鸡打鸣属于先天性行为

 

查看答案

飞蛾扑火常用于比喻人们为寻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实际上飞蛾的这种行为是

A. 学习行为    B. 先天性行为

C. 不怕死的行为    D. 寻求光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