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下图为眼球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黄种人的黑眼睛是因为上图中[ ]...

下图为眼球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黄种人的黑眼睛是因为上图中[  ]________ 结构的颜色是黑色的。

(2)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因为上图中5的变化是_________

(3)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就容易造成近视,下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分别是图________和图_________

(4)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会使[  ]_____________的调节负担过重,处于收缩状态,致使2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失去调节的灵活性,从而造成假性近视。

(5)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是因为光线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像成在[8]______上,并最终形成了视觉。

(6)你能够听到下课铃声,是因为声波引起[ ]_____的振动,刺激了[ ]_____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并最终产生了听觉。

(7)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都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______获取信息,这些感觉最终都是在______形成的。

 

3虹膜 变大或由小变大 ② ④ 4 睫状体 视网膜 11 鼓膜 9 耳蜗 感受器 大脑 【解析】(1)3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2)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外界光线强,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片刻后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中的瞳孔变大了;(3)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双凸透镜状)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眼球壁的最内层)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近视眼的成因②图,近视眼的矫正④图: (4)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远视正好相反,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而看不清近处的,看书离得近戴上眼镜就能看清,突然发现一个人在庭院外走动,看不清,他马上摘除眼镜.表明这个人是远视眼,戴的是凸透镜;(5)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是因为光线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像成在[8]视网膜上,并最终形成了视觉;(6)铃声通过外耳道传到11,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9耳蜗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7)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都是靠分布 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获取信息,这些感觉最终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别人的器官移植到患者体内不易成活,从免疫的概念分析,被移植的器官属于

A.抗原B.抗体C.病原体D.疫苗

 

查看答案

2005年初,在我国及世界很多地区发生了禽流感,预防人员迅速行动,灭杀,深埋了发病地3000米以内的所有家禽,其目的是(  )

A. 控制传染源    B. 保护易感人群    C. 切断传播途径    D. 三项都不是

 

查看答案

流感是冬季常发病,流感、流感病人、流感病人飞沫、流感病毒、体质较弱的老人分别属于(  )

①传染源 

②病原体 

③传播途径 

④传染病 

⑤易感人群

A. ④③①②⑤    B. ②③④①⑤    C. ⑤④③②①    D. ④①③②⑤

 

查看答案

某人与一麻疹患者接触后,并没有的麻疹,不可能的原因是(   )

A. 这个人可能过去得过麻疹或接种过麻疹疫苗    B. 这个人抵抗能力强

C. 这个人与麻疹患者接触后,马上吃了消炎药    D. 这个人的皮肤起了屏障作用

 

查看答案

自2015年6月,韩国出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发现传染患者后,医院及时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其原来生活环境进行消毒,这两项措施分别属于(  )

A. 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B. 保护易感者,切断传播途径

C.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D. 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