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显微镜是生命科学研究中使用的重要仪器。下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显微镜是生命科学研究中使用的重要仪器。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用正确的标注方法,标出:目镜、粗准焦螺旋、转换器、反光镜四部分的结构。

孙悟同学正在练习使用显微镜,他遇到以下问题,请帮她解决。

2对光时,他在目镜中看不到白亮的视野,可能的原因是                    

3孙悟用5×的目镜、40×的物镜进行观察,则他观察到的细胞放大倍数是     倍。

4他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了一个“b”字,那么载物台上所放的玻片标本上所写的字是               

5孙悟同学要在显微镜下把视野中的物象“b”从图甲转换为图乙所示状况,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首先将玻片标本往        移动,然后将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

在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进而观察到清晰的物像的过程中不必要进行的操作是   

A转动转换器        B转动粗准焦螺旋

C转动细准焦螺旋     D调节反光镜

6孙悟找到物象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时,污点均不动,你认为污点最有可能位于下列哪一结构上   

A反光镜         B目镜      C物镜      D玻片标本

7当显微镜视野太暗时,孙悟怎样调节显微镜可以提高视野亮度            

 

(1) (2)一种是对光不正确;另一种是物镜镜头没有正对通光孔; (3)200; (4)左下方; (5)C; (6)C; (7)应选用遮光器上的大光圈和反光镜的凹面镜来调节光线 【解析】 试题分析:(1)做此类题目,首先搞清该图为何结构,标注名称时,一般用直线连接,直线的左端指到图中某部位,直线的右端填写该部位的结构名称,直线的左端所指部位一定要准确,并在整个图的下方填写该图所示的结构名称; (2)对光后看不到白亮的视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光不正确;另一种是物镜镜头没有正对通光孔,若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即可;若是对光不正确,主要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有时还需要更换低倍物镜;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5×40=200倍; (4)图甲中“b”不在视野中央,若先放大,它就不能在视野中出现,因此应该先将它移到视野中央;由于显微镜成倒像,物像的位置和实际位置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b”的实际位置在右上方,故可以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到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5)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调细准焦螺旋,直到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6)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装片,不动就不在装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装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题干中,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时,污点均不动,说明异物一定在物镜; (7)对光时,要使视野变亮,应选用遮光器上的大光圈和反光镜的凹面镜来调节光线。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表示的是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 的直方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还缺少       成分。

2图一的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3图一中兔与鼠的关系是         ,鹰和蛇的关系是             

4此生态系统受到有毒物质铅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存铅最多的生物是      

5若图一中的蛇和狐的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会        ,从而影响生态平衡。如果此种变化是在生态系统的          能力范围内,经过一段时间还会恢复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6图二中甲、乙、丙表示“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        

7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        开始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              流动的。

 

查看答案

细胞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而持续生长。

 

查看答案

用显微镜观察时,用一只眼看着目镜,另一只眼睁开的目的是便于画图。

 

查看答案

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越大越有利于观察到细胞。

 

查看答案

胃腺细胞和胃壁肌肉细胞在同一器官内,却属于不同的组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