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学生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吧!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图1农民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图2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影响了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五: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小岗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千克,油料2万多千克。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的一次社会变革,这次变革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的怎样的调整?

(2)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这两大运动对中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4)通过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1)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土地所有制 (2)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图一、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材料一反映的土地改革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由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土地所有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根据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运动在农业上对粮食产量估计严重浮夸,各地的粮食亩产量竞相“放卫星”,许多省宣布自己亩产“千斤省”,有的地方竟然虚报亩产“万斤”,甚至“十万斤”,有的报上还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因此,材料三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根据材料四“……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因此材料四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那时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4)根据材料五“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1980年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5)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政府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66-1976年是疯狂的十年,混乱的十年,让人痛心疾首的十年,让人不堪回首的十年这是“左”倾思想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十年。八年级同学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开展探究活动。

(“文化大革命”之灾难篇)

材料一:“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十年“文化大革命”中直接经济损失500亿元之多,职工平均工资下降49%,农民平均收入没有增加,许多农民甚至连温饱都难以保证。“文化大革命”中因大量冤假错案受到诬陷、迫害和株连的达到一亿人以上。“文化大革命”中非正常死亡人数在二百万以上。

(“文化大革命”之斗争篇)

材料二:叶剑英首先拍案而起,说:“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徐向前激愤地拍着桌子说:“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支柱。你们这样把军队乱下去,还要不要这个支柱!”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期间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表(部分)

 

年份

1972—1973

1974—1975

比上年增加

9.2%

11.9%

 

 

(“文化大革命”之教训篇)

材料四:那件事(指“文化大革命”)看起来是坏事,但归根结底也是妤事,促使人们思考,促使人们认识我们的弊端在哪里。毛主席经常将坏事转化成好事。善于总结“文化大革命”经验,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从政治上、经济上改变我们的面貌,这样坏事就成了好事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说“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带来怎样的灾难。

(2)材料二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怎样的精神?材料三中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增加与什么有关?

(3)材料四中的“坏事”“好事”分别指什么?我们应该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怎样的教训?

 

 

查看答案

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其作用包括

①有利于祖国统一

②有利于民族平等

③有利于民族团结

④有利于地区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一些国外学者认为,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这里的“中国经验”指的是下列哪一政策或方针(  )

A. 政教合一的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特别行政区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查看答案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指的是(  )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②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③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全面从严治军 

④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全面推进创新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查看答案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 中共十二

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十六大

D. 中共十九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