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主要功绩在于促进了思想启蒙 B. 代表人...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主要功绩在于促进了思想启蒙

B. 代表人物有梁启超、康有为和光绪皇帝

C. 开始尝试西方的政治制度

D. 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掀起的,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被称为“戊戌变法”。由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阻挠,最后失败了,它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但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所以关于戊戌变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项,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属于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近代史上的这次战争是一挑八,看起来牛气哄哄,实则统治者仓皇逃窜,这次战争使清王朝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材料评价的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查看答案

下图是哪个时期的疆域图

 

 

A. 汉朝

B. 唐朝

C. 元朝

D. 明朝

 

查看答案

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证据是

A. 考古发现

B. 神话传说

C. 史料文献

D. 学者推断

 

查看答案

    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维基百科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措施,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概括这项措施的名称。在这项措施的基础上,商鞅又实行了哪些有利于国家富强和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

材料二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2)材料二中的“制度”是谁首创?该人物有何功绩?

材料三:丞相王绾说:天下初定,应该实行分封制。李斯说:不行,当初周是因为分封,诸侯的权利太大,造成长期的战争的局面,现在应该实行郡县制。他们都说自己的建议好,向秦始皇推荐。

(3)针对材料三中反映的不同建议,秦始皇选择了谁的建议采取了那种制度?

材料四:一天张三拿了原齐国的刀币钱来到市场想买牛,结果发现市场上的人争论不休,原来他们拿者各自的钱,谁也不愿意接受对方的钱,他只好叹口气回了家。一次,原魏国人李四到街上去买了三尺布,可回到家一看不足三尺于是回去找老板理论,可老板认为自己是按标准裁的布坚决不退。两人把官司打到秦始皇那里。

(4)针对材料四中反映的问题,秦始皇采取什么办法解决?

材料五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5)依据材料五,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所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产生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争霸战争。

(2)根据材料二回答:春秋时期,出现诸侯争霸这一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所以后人评价他: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齐桓公曾经问管仲:“寡人好声色犬马,会不会不利于霸业?”管仲说:“那些都是小事,于霸业无损。为霸者担心四件事,一是不知贤,二是知贤不用,三是用贤不任 四是用贤并用小人。”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建议,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历史事实?概括材料一管仲谏言的要点。

材料四:

(4)图一 、图二分别反映了哪些历史时期的形势图?这两个时期社会急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