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耻辱) 材料一:第六款: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耻辱)

材料一:第六款: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

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恪守。……

连外国人也说“中国已经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了。”

这样,中国有国家之名,再无主权之实……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第六款”“第七款”内容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条约?这一条约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中国的奋争)

材料二:“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

(2)哪一历史事件导致“民国成、清朝灭”?此历史事件的结果如何?

(中国的独立)

材料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用一句话概括此历史事件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

(中国的富强)

材料四:五年来,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此界经济贡献率超过30%。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

—摘自2018《政府工作报告》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取得这些辉煌成就的原因是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什么?之所以说它“正确”,主要依据是什么?

(5)依据上面的四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从屈辱走向辉煌给我们的启示。

 

(1)《辛丑条约》中国完全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地 (3)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 (4)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因为它适合中国国情(或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5)只有民族独立,才能促进社会发展;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 改革开放是富国强国之路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处建社会行不通等等 【解析】(1)依据材料中的“第六款”,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第七款”各帝国在中国划定使馆界,界内不行中国人居住。可知是《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中国战败,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完全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依据图片人物孙中山,结合课本所学,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变化。 (3)依据图片开国大典,结合课本所学,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举行。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的主人,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4)依据材料四我国经济发展,科举成果显著。结合课本所学,新中国成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说它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因为适合中国国情,从中国实际出发。 (5)依据前面的材料,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得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孙中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得出: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行不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取得重大的成就。由此得出:只有民族独立,才能促进社会发展;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富国强国之路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战后,西方各国的经济布局发生变化,新兴工业区不需要建立在煤铁资源丰富的地方,而是要综合考虑人才、交通、环境等条件,如美国旧金山以南的“硅谷”和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的科学公园等。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B.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C. 政治多极化的需要    D. 国家发展重工业的要求

 

查看答案

“它与联合国一起成为支撑、协调当今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这里的“它”是指

A. 共产主义者同盟

B. 亚太经合组织

C. 欧洲经济共同体

D. 世界贸易组织

 

查看答案

1991年,日本首相在施政演说中强调要“积板参与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国际努力”,并将其作为执政的首要目标。这反映了日本试图

A. 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B.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C. 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D. 利用高新技术成果

 

查看答案

1933年与1922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2,3,面对这种经济状况,各国纷纷采取应对措施,下列内容与这种状况无关的是

A. 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B. 苏联形成苏联模式

C.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D. 德日建立法西斯统治

 

查看答案

某事件发生后,德皇威廉二世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极力怂恿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进攻。这一事件是

A. 珍珠港事件

B. 萨拉热窝事件

C. 九一八事变

D. 来克星顿枪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