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近代以来,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海军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

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我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简单。……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上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19天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材料二

         

材料三  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的抗战,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摘编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这封信写于哪次战争期间?这次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从材料看,伊东祐亨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的原因何在?

(2)材料二图一照片记录的情景与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哪一事变有关?图二是哪一战役的形势示意图?这次战役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军民在抗战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

 

(1)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朝廷上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2)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百团大战;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3)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的支持等;(符合史实,有理即可)不怕牺牲,捍卫民族尊严,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决心等。 【解析】 (1)依据材料一“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上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这封信写于甲午中日战争期间,这次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从材料看,伊东祐亨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的原因是朝廷上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2)依据材料二题意“驻守宛平县城的中国军队奔赴前线”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图一照片记录的情景是七七事变,这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依据材料二的图二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图二描述的是百团大战,是哪一战役的形势示意图?这次战役的主要目的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3)根据材料三“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的抗战,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的信息可知,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是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的支持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军民在抗战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秀品质是不怕牺牲,捍卫民族尊严,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决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些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能准确判断形势,作出正确的选择。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

(1)材料一中的图画和诗词反映的是哪两个历史事件?这两个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战士眼看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红军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这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2)材料二中“觉悟到”的问题是在哪次会议上解决的?会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军事胜利,请你举出一例。

材料三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1936年,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筑梦中国》(第一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____________政策改为耕者有其田政策。1947年按照《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解放区先后开展了_____________运动。

 

查看答案

新文化运动中,_________(人名)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要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_________的胜利》,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查看答案

1895年发生的“公车上书”,标志着_______ 运动揭开了序幕;_______的成立标志着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查看答案

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