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材料三:我跟蒋先生(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材料四:毛泽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请回答: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后,当时的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这个事件的解决有什么意义?

(4)请列举国民党军队打日本的战役一例。

 

(1)九一八事变、不抵抗政策。 (2)七七事变(或者卢沟桥事变)。 (3)西安事变;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台儿庄战役。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因此材料与九一八事变有关;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当时的蒋介石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军队打日本的战役一例。如1938年3月,日军向台儿庄发起进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 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 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 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    D. 挑起国民党内部矛盾

 

查看答案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能够实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两党的最终奋斗目标一致    B. 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基本一致

C. 两党在该阶段的政治纲领基本一致    D. 两党各自保持独立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A. 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B. 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 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D. 开始宣扬民主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查看答案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 

①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

②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③民主共和、实业救国和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

④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