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下列事件中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 A. 红军强渡大渡河 B. ...

下列事件中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A. 红军强渡大渡河    B.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

C. 红军四渡赤水    D. 遵义会议的召开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一充分反映学生爱国精神的事件是(   

A. 新文化运动    B. 中国共产党成立    C. 五四运动    D. 南昌起义

 

查看答案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它阐发为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①民族

②民主

③民权

④民生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趁火打劫侵占我国领土,“近代史上侵略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俄国

 

查看答案

1856年发生的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分水岭的事件是(   

A. 北伐失利    B. 天京事变    C. 洪秀全病逝    D. 天京陷落

 

查看答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王朝更替,政权分立,江南得到开发,北方民族融合,这些都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哪一战役奠定了材料一中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图中A、C政权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分别是什么?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实现短暂统一的是哪一朝代?

材料二 东晋政府对待侨流的政策:建立侨郡县,承认流人为侨人,给予侨民以持白籍、免除税役的权利。到梁代,(姑苏)附近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了。

——万绳楠《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J].中国史研究,1992年

(2)从材料二中得出什么信息?有何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田美土肥之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崤函帝宅,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魏书·任城王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其目的是什么?举两例说明“移风易俗”的具体表现。孝文帝的这些改革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推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终走向统一的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